1706628650
1706628651
[16]百骸九窍,据引文译者注,出自《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译者注
1706628652
1706628653
[17]“其贯道之物一也”一句,据引文译者注,借用《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译者注
1706628654
1706628655
[18]时雨,据引文译者注,指秋冬之交时的雨。——译者注
1706628656
1706628657
[19]歌枕,古代和歌中吟咏过的名胜。——译者注
1706628658
1706628659
[20]此句的现代汉语译文引自陈黎、张芬龄译《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松尾芭蕉俳句300》,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2月第1版。下同。按原书译者注,此诗写于元禄七年(1694年)九月二十六日的大阪。——译者注
1706628660
1706628661
[21]浪人,是指幕府时期失去禄位背井离乡谋生的武士。——译者注
1706628662
1706628663
[22]公家,古代日本供职于朝廷的贵族和上级官员的总称。——译者注
1706628664
1706628665
[23]纪行文,用以描述旅途中风景及旅情的韵文体。——译者注
1706628666
1706628667
[24]本节中出现的近松门左卫门作品的现代汉语译文均引自钱稻孙译《近松门左卫门选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译者注
1706628668
1706628669
1706628670
1706628671
1706628673
珍宝中的日本精神 第十四章南画及其周边
1706628674
1706628675
——
1706628676
1706628677
池大雅和与谢芜村
1706628678
1706628679
1706628680
1706628681
在江户时代的约260年间,绘画领域出现了诸多不同体系的流派,这个时代是各流派共存的百家争鸣的时代。狩野派从室町末期延续到安土桃山时代,在各座城郭和寺院的屏风画上挥动着粗犷豪放之笔。即使进入江户时代,作为将军家的御用画师,狩野派仍然继续扩张着势力。狩野派的周围分别有继承了大和画传统的土佐派,土佐派的分支住吉派,还有擅长表现新题材的风俗画家。时间稍往后推移,俵屋宗达开创了装饰画,自成一派,也跻身于各流派中参与共存与竞争。江户中期出现的尾形光琳,还有江户后期出现的酒井抱一和铃木其一,都让画作在构图和色彩上产生了新的可能性。
1706628682
1706628683
尾形光琳是活跃在江户中期的大画家,几乎与他处在同一时期的,有学习中国南宗画的南画、圆山应举的清新明快的写生画、依据西洋风格采用透视写实法的西洋画等新流派。被称为“锦绘”的浮世绘是一种多色折木版画,其登上历史舞台也是同一时期的事情。多个流派共存,当然会相互影响,而画风也会因此发生变化,出现新的主轴或中心。如此一来,既成流派间不断相互对立、融合、变化、消长,就构成了江户后期的绘画史。在这个过程中,绘画的创作者与欣赏者群体都在不断扩大。绘画,曾经与文学一样,是专属于上流社会的,但渐渐地拓展到了普通百姓的层面,成为人人都可享受、欣赏、玩味的存在。
1706628684
1706628685
以上述总体发展历程为背景,本章主要关注南画之集大成者——池大雅和与谢芜村。
1706628686
1706628687
*
1706628688
1706628689
池大雅可以说是一位放任、豁达的画家和书法家。悠然自得、落落大方,是人们讨论和评价大雅时经常会用的两个词。大雅代表作中的任何一幅画一幅字,都没有辜负过这种评价。画中的风景、人物、笔墨的处理,字中所见的运笔、节奏的强弱,都做到了悠然自得、落落大方。
1706628690
1706628691
南画又被称为文人画。因为在中国,南画主要由生活富裕的知识精英(士大夫)来创作,所以被称为文人画。从书画的风格来看,大雅好像是活在兴趣爱好中的知性精英。然而,他的实际生活却与之相去甚远。大雅生于京都北山的一户农家,幼年丧父,他之所以能发挥出书画方面的才能,是因为母亲以卖扇画为生的经历。大雅在二十多岁时,画了很多手画——不用笔,而以手指、指尖、手掌作画的作品。手画的创作需要在众多观众面前,现场接单,现场作画,他也因此而出名。这让他想到用这种方法多赚些钱。年轻的大雅,是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并不是一个因兴趣而嗜画之人。大雅成名之后,依旧进行着扇面画、画册、卷轴画、屏风画、隔扇画等多种形式的创作,在这些创作中,他充分发挥着职业画家的经验。
1706628692
1706628693
大雅40岁左右时的名作有两幅,也就是《山水人物图》(又称《山亭雅会图》,现藏于和歌山边照光院)和《楼阁山水图屏风》(又称《醉翁亭》,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1706628694
1706628695
边照光院收藏的《山水人物图》是一幅隔扇画,是中国画风格的作品,描绘了一群风雅之人在环绕着岩石和树木的山庄里度日。这是一幅恬静的山水人物画,以黑墨和绿色颜料为基调,偶尔施以朱墨。虽以中国画作为范本,但无论风景还是人物的描绘,都没有让人感觉到这幅画有源于异国的陌生和冷淡。喜欢旅行的大雅,曾画过富士山等日本的各大名胜,所以这幅山水人物图让人感到亲切和怀念,实质上与那些实景图让人感到亲切和怀念是一样的。其实画的本身并没有构成另一个远离观赏者的世界,画中的场景就像在面前一般,让观者想主动走进去。从图案的角度来说,这些风景和人物都是悠然自得的、落落大方的。
1706628696
1706628697
大雅对岩石和树干的描绘是充满力量的、粗犷豪放的。但这不是说画风凌厉而粗野,而是说画家原原本本地再现了岩石和树干本身的那种充满力量、粗犷豪放的感觉。作者运用皴笔点画法描绘了岩石的褶皱和树干周围厚厚的、柔软的树叶。这种感觉与岩石和树干的充满力量的、粗犷豪放的感觉并不矛盾,也没有与它们冲突,二者构成一种中庸般恬静的存在。空间上的深幽之处,像是穿过了隔扇,延伸到没有尽头的远方,进一步缓和了岩石和树干的尖锐印象。画的深幽,主要源于颜料和墨的浓淡调节,其精湛技法让人赞叹。无数浓淡程度不同的黑色、绿色、青色的微小的点和细细的线,让人不禁用目光追逐着它们,而这种追逐是非常有趣的。点和线构成了群,也就是分布在各处的针叶树与阔叶树树叶的色块,观赏者凝视这些群的有趣程度也毫不逊于追逐点和线。色块的浓淡不同,有些跃然纸上,有些隐于深处。浓淡的程度分成很多等级,其微妙的变化让人赏心悦目。深幽的空间里没有一丝浑浊,让人感觉周围仿佛流动着清凉的空气。
1706628698
1706628699
岩石和树木环绕着宁静的大山,山中有两间简陋的山庄,一大一小,都是稻草屋顶。大山庄里有三位长者,小山庄里面有一位长者,大家抛开工作,在山庄中悠闲度日。小屋里的老人,左手拿着筷子,好像正在放着水壶的火盆旁边夹着什么,同时他面朝斜前方,露出笑容。大山庄里的三个人,大致位于四面隔扇的中央。如果说刚才的那个老人是配角,那么这三个人是被赋予了光环的主角。他们仿佛在看着划过天空的鸟儿,谈笑间,将目光投向右上方的远处。三个人都穿着白色的宽松衣服,头顶都已经秃了,眼睛因皮肤下垂而显得很大,颧骨突出,蒜头鼻,嘴的周围和下颌都是没来得及刮掉的胡子。无论是相貌还是打扮,让观赏者一看就知道是中国人,但就像前面说的那样,观赏者丝毫没有因为他们是外国人而产生陌生感。三人营造出的祥和氛围,让岩石和树木的风景也一起变得祥和,让站在隔扇前的观赏者也一起平静下来。在描绘山水的作品中,让人物有这般存在感的画很少见。周文、岳翁、雪舟等人,曾在室町时代的水墨山水画中描绘过人物,那些人物虽然或多或少地让人感受到人情味,但人物像被风景整体吞没了一般,人的存在感不足以展示出不输风景的力量,人是作为风景的点缀甚至添景出现的。然而,对于这幅画中在朴素山庄内谈笑风生的三个人,我们却不能说他们是点缀,更不能说他们是添景。
[
上一页 ]
[ :1.7066286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