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77264e+09
1706677264
1706677265 第二,关于英印修筑公路的情形。沈士华报告说,该条公路是以瓦弄为终点的,目前已自萨地亚修至瓦弄。“其沿途土方及桥梁工程已将完成,刻正在采伐路上森林及轰炸岩石,修路工人均系征集当地野人,为数不下千人”。不过,以该路当时路面情况,“尚未能行驶汽车,仅为骡马道”。[227]
1706677266
1706677267 第三,关于飞机场。沈士华报告说,尽管“机场沿途以森林茂密,有否修筑机场无从探悉”,但听说瓦弄“一处正在修筑机场。”[228]蒙藏委员会的报告比较翔实:“瓦隆附近有平原一块,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英人已除去竹木草莱,预备建筑机场,蒙藏委员会昌都调查员于34年3月前往调查,行经其间,见有英机1架在上空盘旋,土人云,自英人进占瓦隆后,英机不时前来巡视,唯迄未降落,殆以瓦隆机场尚未筑成之故。”这同1939年戈福雷、1941~1942年克罗斯在此进行的机场地形勘测结果完全吻合,说明英国正在逐步实施修建机场的计划。昌都调查员还报告,“英机过去亦曾数次飞临察隅、白马岗一带侦查,且有一次远至波密三十九族之上空”。此外,四令贡也有一块适于建造飞机场的平原,“面积略与上同,该调查员经过该处时,地上竹木已为英人伐尽,据野人云,亦为准备建筑机场”。[229]
1706677268
1706677269 第四,关于西藏当局对英印侵略察隅的态度。沈士华指出,“据闻某方过去接济西藏之枪弹,原议以察隅为交换条件,故某方现将……接收该地”,但藏方表示反对。“西藏驻察隅之文武官员2人,刻已去拉萨请示,不久仍将返察隅。并闻某方亦将派遣官员前往察隅开会”。[230]
1706677270
1706677271 关于沈士华电报的第4项“藏方曾以察隅抵押英人”一节,源自于当时盛传的英国之说法。英印官员在侵占察隅时,曾对下察隅的西藏官员造谣说:“30年前西藏政府为抵偿步枪价款,已将杂域(察隅)割让于英国”。[231]30年前,即1914年,由于伦钦谢扎同麦克马洪就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达成秘密换文,在麦克马洪和贝尔等人的怂恿下,当时英印政府确实向西藏当局提供了5000支步枪和50万发子弹。不过,这批军火是英印政府为挑动藏军东扩,作为礼物赠送给西藏地方当局的,并不需要藏方付款。这是英国政府对于西藏噶厦偷偷出让西藏领土的“犒赏”。[232]所以,英印官员完全是在偷换概念,欺骗察隅的西藏地方官员和珞巴族头人。
1706677272
1706677273 民国军令部于1945年6月18日致电外交部,指出:“藏方向英国所购军火价款去年已付1000秤,[233]现在完全结清。”电报同时认为:“察隅为功德林(拉萨著名寺院‘四大林’之一)封地,由其自行委任宗本,征收各种税款,未闻有抵押英人情事。如言西藏财力缺乏,去年藏政府曾印纸币40万两收购黄金,自不致无款周转。”[234]此外,十四世达赖的父亲受赠的一座庄园也在察隅地区。
1706677274
1706677275 英印军队在瓦弄修建军营的举动终于引起了拉萨的注意。当梅因普莱斯于1945年1月上旬邀请察隅的两位西藏宗本访问瓦弄的英军军营时,他们奉命向梅因普莱斯提出交涉,指出英军军营建在了西藏的领土上。梅因普莱斯告诉这两位宗本说:“英国人将会在这里待下去,瓦弄现在是英印的领土了,西藏必须放弃在这里所有权利要求。”西藏官员回答说,印藏的真正边界在瓦弄南部的门尼克莱(麻那曲科)附近,噶厦早在1944年11月就命令他们禁止英国人越过这个边界线。假如他们同意英国的这个边界计划,必然会激怒拉萨当局,他们也会受到惩罚。两宗本特别强调:“无论如何,没有拉萨的同意,瓦弄的英国军营就不可能从察隅获得大米和其他食物的供应。”[235]
1706677276
1706677277 有关英印和西藏双方官员在察隅的交涉情况,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科长左仁极也有报告,同英方档案资料相当一致,“据最近来昌都之杂揄‘协敖’密告:英人初到瓦龙时,渠因负有管理该区责任,曾与英人交涉,英人坚称瓦龙属英,已有三十年历史。渠诘以二十年前,瓦龙究有居民若干户?英人称五户。渠即以瓦龙逃亡居民三十户之籍簿相示,并指废墟作证。但英人谓现有五户,早隶英国籍,故只知五户,此后再不准支应差役等语。渠曾将交涉经过,向昌都具报;旋经拉萨指令桑昂曲宗(科麦县)僧俗两宗本,派员前往交涉。英方不理,更进而将戛大之居民三家及甲格居民一家诱降,唆使四家不向杂揄纳粮当差。经再三交涉,始允将四户退还,最先霸去之五户,以隶英国籍年代深远为辞,坚不肯退,且煽动巴安籍之头人尼马,饵以官职,病送西药,死予抚恤,极尽侵略之能事。至在瓦龙建营房,置兵设官事,则该英官拒绝谈判,谓渠系奉政府命令,来此驻防,无权谈判此项问题。请藏政府直接与伦敦交涉等语。故迄现在仍无要领。而英人所立之新界碑,则已竖至辖杂、狢渝河两岸。高山之野人,英人虽年抽户籍税卢比一盾,但因派差时每日给工资五盾,野人因有利可图,故舍小而就大,被其笼络去矣。此次奉命来昌,系拉萨来令欲收回野人区,应宇妥[236]召询。但英人藐视藏方,恐无结果云。”[237]
1706677278
1706677279 然而,英印对察隅的侵略仍在向北扩展。1946年1月下旬,“英军4人越西康之杂瑜(察隅)到达科麦(桑昂曲宗)竖立界碑,并向当地藏官宗本声称,察隅、科麦两县在汉官管理时早已割让英国,现特来竖立界碑并接管”。察隅“宗本当即呈报昌都总管宇多札萨、藏政府,请派员赴印交涉”。[238]
1706677280
1706677281 四 国民政府抗议英国侵犯藏东南领土的交涉
1706677282
1706677283 面对英国侵占中国领土的确凿证据,蒋介石命令外交部,“关于英对西藏煽动独立及要求割地一案,拟向英外部提出询问”。[239]外交部于1945年1月致电驻英大使顾维钧,令其向英国外交部询问“古德在藏行动英政府是否知悉”。英外交部答称,“关于果尔德(即古德)向藏方提出要求一节,英政府并无所闻,但当调查真象,再行告知。并谓英国政府对藏因条约关系,与中国观点容有不同,但目前殊不欲提起此项问题。部中深知果氏,可信其在藏行动,不致轶出条约范围之外,亦不至对藏方有所压迫要求”。[240]不久,英外交部又书面答复顾维钧,称“前经我大使馆口头询问,即向关系方面详查,兹悉此项传闻查无根据”。[241]英国政府装聋作哑,实际上,是害怕同中国政府谈及印藏边界问题。
1706677284
1706677285 在接到英国外交部否认知情的答复后,国民政府立即电告沈宗濂,“果尔德(古德——笔者注)之要求,既非英国政府之意,应即相机密告西藏摄政,嘱其坚决拒绝”。沈宗濂立即往见摄政和噶厦官员,详细说明中央政府同英伦政府交涉及英国否认的情形,并提示3点:(1)古德所提要求,应予拒绝;(2)英人侵占门达旺,应予限期撤退;(3)以后对外事件,希一律呈报中央核办。但达扎复称:“西藏政事,尚有噶厦及官员大会,非本人所能作主”,意在不愿让中央政府干预。[242]而西藏首席噶伦彭休·才旦多吉则表示:“门达旺远在崔纳宗(错那宗)以南,该处租赋仍由西藏政府收取,可决遵中央意旨,限期令英人撤退,倘遇困难,定报请中央核办。”[243]
1706677286
1706677287 国民政府获悉英印当局派兵进犯察、珞地区后,立即由外交部分别致电西康、云南两省政府、蒙藏委员会和驻印度专员公署、中国驻加尔各答总领事馆密查具报,并由外交部先行节略英国大使馆“严重质询”。在经过调查、核实后,英印政府侵犯中国察隅、珞隅和门隅地区,并侵占部分领土的事实已基本明晰,为此,国民政府同英国政府的交涉也已开始。
1706677288
1706677289 实际上,国民政府外交部在对英交涉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前期已经丧失了多次向英国政府表明中国政府严正立场的机会。外交部的本意依然是不愿意同英国政府发生纠纷,该部官员认为:“以国内外局势,解决此(西藏)问题尚非其时,目前无意提出与英方谈判,英方现已不愿向我方提请解决。本部自当随时留意利用时机,以期获得有利解决。”[244]
1706677290
1706677291 但沈宗濂主张运用外交手段来稳定二战后中国在西藏的地位。他在“运用外交稳定西藏之说帖”中指出,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的边境虽未清划,但西藏地方政府在那里设官收税,并有户口清册,“主权属于西藏,有确切证据……英人侵占藏境,并无条约根据”。如果仅凭《西姆拉条约》所附的一幅“从未随条约公布”的、极为简略的地图,仅凭用红色铅笔画的一根粗线,就将喜马拉雅山南麓画入印境,是不具备国际法效力的,“此附图自然无效”。[245]
1706677292
1706677293 沈宗濂认为,喜马拉雅山南麓为全藏最富饶之区,泰半为大寺院及藏官之封邑,如果英人强占该地区,西藏人对英之观念必定会改变;中国在抗战胜利后允许西藏高度自治、印度的独立等种种因素,必然促进西藏内向中央。“倘中央能把握事机,因势利导,敦睦中印之友谊,铲除英人侵略西藏之大本营,苟无外来之诱惑,西藏决不致再徘徊歧途”。因此,转圜西藏之局势,应以外交为重。他指出,今后稳定西藏的策略有二。
1706677294
1706677295 其一,划清“印藏边界,联络锡金、不丹”。他认为,印度独立后,英国仍会维持印度北陲之尼泊尔、锡金、不丹诸小国之关系,居高临下,“一面可藉以控制印度,一面可操纵西藏,觊觎康、青”。因此,他主张我国“宜乘尼赫鲁主持新印度政府之际……与印商订友好条约,恢复印藏旧界,收复近年为英人侵占土地,并与锡金、不丹联系,鼓励其脱离英国关系”。
1706677296
1706677297 其二,交涉英国撤军。他建议国民政府密令驻英大使,要求英国政府将驻扎在西藏江孜与亚东的英军撤走,并说服西藏对此表示赞同,协同中央,办理交涉。
1706677298
1706677299 沈宗濂认为,中央如能同印度划清国界,或者能促使英国撤退藏境驻军,“二者成其一,中央在藏之声望,即可指日重振。而西藏之惝恍迷离局势,亦可从斯稳定矣”。[246]
1706677300
1706677301 直到1946年7月2日,外交部部长王世杰才召见英国驻华大使馆代办华麟哲,就英印官兵侵入中国领土之事提出交涉。照会指出:“迭据报称,一九四三年终,有英国军官二人,率印兵及夫役各四十名左右,由印度之萨地亚至西康之察隅,向当地地方官要求定界,谓康印地界应定在距察隅二日程之瓦隆地方,即在距瓦隆数里处擅立界碑,又在该处筑路约一里,英印方面同时又派人由托洛岭筑路至察隅约四日程之菊拉米隆。更在四郎公、茶梅岭、桑丁、瓦隆等处建筑营房,设立电台,在各营房驻兵数百人。又在四郎公及瓦隆两平原地方除草伐木,准备建筑飞机场,英机经常在沿线上空飞行,有时曾飞至白马岗、波密及三十九族上空。本年二月下旬又有英官四人,越察隅到科麦竖立界碑,声称察隅、科麦两县在汉官管辖时,曾割让英国,特来立碑接管。嗣又续到英兵四十名,不服当地地方官制止,建筑营房数座等情。
1706677302
1706677303 中国政府对于西藏康滇与印缅疆界,亟愿根据中英间固有之睦谊,维持现状,想英国政府亦表赞同。相信上述侵害中国领土主权之行为,谅非英国政府之意,殆由于英印边疆官吏之好事者所为。
1706677304
1706677305 本部长以此特请贵代办转达英国政府,速饬该英国官兵即行撤回托洛岭以西,并将私立界碑、营房、电台等营造物拆除,尽力恢复原有状态,严禁飞行器侵越康藏领空,并保证今后不再有类此事件发生。”[247]
1706677306
1706677307 根据英国方面的说法,英国驻华大使施谛文(Sir Ralph Stevenson)可能并不了解梅因普莱斯在察隅河流域的所作所为,因此,他接到中国外交部的照会后,很难理解中国人到底在谈什么。他怀疑中国外交部是否确实了解察隅和科麦的地理位置。他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人试图在二战后证实其对西藏拥有宗主权的一种手法。[248]不论英方的辩解如何,一直拖了近两个月,英大使馆才回复中国外交部:
1706677308
1706677309 关于据报驻防阿萨姆之萨地亚英国及印度陆军部队,于一九四三年之行动事,业已阅悉。大使馆对原引地名,其中大部分迄未能于所有之地图上找出,殊为遗憾。拟请外交部就所能供给关于该项地名位置任何较为精确之详情。[249]
1706677310
1706677311
1706677312
1706677313 英方实际上是在试探中国政府对于事件的了解程度,试图反将中国政府一军。然而,中国政府各部会的调查研究比较充分,系有备而来,因而很快绘出《康印边境有关地名位置草图》和《自印度萨地亚至西康察隅路线略图草图》两张,绘明被英印侵犯各地方的位置,并于9月11日再度照会英国驻华使馆:
[ 上一页 ]  [ :1.7066772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