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37487
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人。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中学、翔安一中、集美学村、翔安同民医院等,均由其创办。陈嘉庚一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生前曾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706737488
1706737489
据《云南公路史》的记载,死亡人数不会少于两三千人,其中有8名工程技术人员捐躯,伤残者不下万人。他们死得不声不响,死得无姓无名,平均每公里公路就有3名以上民工献出了生命。
1706737490
1706737491
13岁的何开枝并不能完全明白为什么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修这么一条路。不过,修路的工作在1938年8月31日终于结束了。云南人凭借双手,只用了10个月便让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正式通车。
1706737492
1706737493
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滇缅公路通车的消息深表怀疑,为此,他特地让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取道滇缅公路回国,以查看消息的准确性。詹森沿着公路走了一遍后告诉罗斯福:
1706737494
1706737495
滇缅公路工程浩大,但缺乏机器,纯属人力开辟,全赖沿途人民艰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1706737496
1706737497
全世界最繁忙的公路
1706737498
1706737499
1939年1月10日,滇缅公路正式通车,急需大批熟练的机工。而当时国内驾驶人员严重匮乏,于是国民政府将目光投向海外,致电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希望他代为招募华侨机工。
1706737500
1706737501
爱国华侨陈嘉庚号召南洋华侨司机和技工回国支援抗战。2月7日,陈嘉庚发表《南侨总会第6号通告》,号召南侨机工回国服务。仅半年时间,就先后有9批共3200余人回国。他们成为滇缅公路运输的主力,占到运输线司机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1706737502
1706737503
23岁的王亚六与3200多名华侨一起应召回到祖国,成为滇缅公路上的一名运输司机。在这里,运输队从昆明把桐油、银元、钨砂矿拉出去,回来时则从外面把枪支、弹药、汽油、大炮拉回来。用王亚六的话说,抗日战争如果没有这条滇缅公路,那么中国抵不住,老早就完了。因为当时日军封锁了中国所有的海上出口,还切断了滇越铁路,那么,滇缅公路就成为了国际援华物资输入中国的唯一通道。
1706737504
1706737505
针对中华民族的唯一“生命线”,日军成立了“滇缅公路封锁委员会”,开始对功果桥和怒江上的惠通桥实施重点乱炸。3个多月的时间里,日军出动近200架次轰炸机,却始终未能成功。
1706737506
1706737507
敌人轰炸的次数多了,司机们总结出了一系列应对经验。王亚六说:“日本轰炸机飞来时,如果路边有树,就把车停在树底下。如果没有树,人就趴到水沟边上。另外,人要悬空趴倒,胸部不要抵到地下,这样就可以避免日本飞机轰炸时地震对心脏造成的影响。”
1706737508
1706737509
翁家贤和王亚六一样,也是应召回国的滇缅公路运输队司机,他当时在第五中队。翁家贤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他的同队朋友王亚新和另外的几个司机在运输回来的路上住在一个旅馆,而日本飞机把这个旅馆炸毁了。大队部以为这批机工死了,就发放了死亡通知,并把他们在队部门口挂着的队员牌都翻了过去。可是没想到,过了几天,王亚新几个却又奇迹般地回来了。大家都纳闷死的人怎么又回来了?王亚新说,在旅馆被炸之前,他们就已经搭车离开了。
1706737510
1706737511
机工们就在与敌人的斗争中,成长为经验丰富的运输战士,保证着祖国的生命线畅通无阻。
1706737512
1706737513
冬季的云南很少下雨,对滇缅公路上司机们来说是好天气。1941年1月23日临近中午,司机王亚六随车队从保山出发,刚行驶到澜沧江上的功果桥时,几十架日本轰炸机尾随而至。日军当时共用27架飞机,分成三批对功果桥进行狂轰滥炸。这已经不是王亚六第一次经历轰炸了,但王亚六发现这次的飞机比以往多,炸弹也比以往密。到第三批的9架过来时,司机们眼睁睁看见——功果桥真的断了!紧接着东京的电台开始轮番播出“好消息”:“滇缅公路已断,3个月内无通车希望。”
1706737514
1706737515
国民政府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惊,交通部急电前方技术人员昼夜抢修,务必尽快通车。仅仅十几个小时后,惊魂未定的重庆方面便收到回电:车队行驶正常,滇缅公路全线畅通!
1706737516
1706737517
王亚六回忆说:“当时桥管队虽然有一个工程师,可这个工程师却拿不出解决办法。结果驾驶员中有个华侨想出了办法,拿汽油桶做浮桥——当时还是冬天,没有下雨,水位低。他们把7个汽油桶捆起来,跟船一样,然后从桥边拿来木板,用钢丝绳捆起来,铺在上面,这样就做成了浮桥,保证车队临时通行。”
1706737518
1706737519
13天后,5000名当地劳工将功果桥抢修完毕,从此,“炸不断的滇缅公路”被广为传颂。滇缅公路也在不断的轰炸声中,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一条公路。
1706737520
1706737521
被切断的滇缅公路
1706737522
1706737523
1942年5月,雨季,滇缅公路上一片忙乱——逃难的百姓、运输司机、刚刚败退的军队挤在了一起。
1706737524
1706737525
1942年初,日军入侵缅甸后,沿着滇缅公路直逼中国云南。十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但没能阻止日军。远征军在缅甸失败以后,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紧追而来。5月2日,日军三千多人从畹町进入中国境内,一直打到怒江边的惠通桥西岸。惠通桥是怒江上唯一的一座大桥,也是滇缅公路的咽喉。为了防备日军的到来,守桥的中国部队事先就在大桥上安放了炸药,并且派了一队宪兵在大桥上维持混乱的秩序。日军派便衣队化妆成中国的难民,混在难民队伍里,也赶到了离惠通桥不远的地方。这时,从桥东来了一辆大卡车,它要逆行过桥。守桥的宪兵当然不许这样,命令它退回去。但是车主据说很有来头,他不服从宪兵的指挥。宪兵命令马上将卡车推下江去,车主又不同意,还大哭大闹。宪兵一时着急,以“防碍执行军务罪”把车主拉到河边,一通乱枪把他打死了。这时,身着便衣的日军已经来到了桥头,他们听到枪声,以为中国士兵发现了他们,于是,日军从衣服里抽出枪来就打。中国士兵这才发现日本人已经冲到了桥上,他们二话没说,点燃了导火索。日本人不顾一切地往桥头冲,但晚了一步,大桥“轰”的一声炸断了。从此,日军再也没有越过怒江一步,中日两国军队在怒江两岸形成对峙局面,直到两年后大反攻开始。
1706737526
1706737527
惠通桥被炸毁,日军疯狂的脚步终于在怒江西岸停下。但中国唯一的一条国际运输线也因此被切断。
1706737528
1706737529
滇缅公路被切断以后,运输队司机们找不到工作,生活没有了着落,十分痛苦。白天他们只能在昆明南前街、金沙坡等地方流浪,晚上没有旅馆睡,就睡在防空洞里。在王亚六眼里“那种生活,跟乞丐差不多”。
1706737530
1706737531
随着滇缅公路的切断,国内的战略物资也变得更加匮乏。龙启明当时是驼峰飞行员,据他回忆说:“当时的公共汽车都是烧钢炭、烧木炭,一般的私家车都是烧酒精,根本没有汽油。”龙启明当时开吉普车,装了一点汽油,他有时候就帮忙放一点点给别人。在那个战略物资极度匮乏紧张的年代,这样的事情就是贪污汽油,一旦被抓到就要处以枪毙。
1706737532
1706737533
蒋纬国说:“长这么大,目睹父亲脾气最坏的时候,就是缅甸战败那段时期,中国最后一条通道彻底被截断后,父亲明显憔悴,整个人一下子老了许多,那些天,身边的人连大气都不敢出。”
1706737534
1706737535
忧心忡忡的还有美国总统罗斯福,他很清楚,如果中国军队因失去物资支援而战败,中国战场上的100多万日军就可以抽身投入太平洋战场,到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1706737536
[
上一页 ]
[ :1.70673748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