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01824e+09
1706801824 蔡锷在北京呆了三年,虽然也担任过将军府办事员、参政院参政、经界局督办等职,但都是一些虚职,这使得正值当打之年的蔡锷感到有志难伸,郁郁寡欢,特别在谈判“二十一条”的过程中,蔡锷对袁世凯更是失望之极。据稗官演义中说,蔡锷在此期间经常纵情酒色,留恋风尘,并结识了勾栏中的名媛小凤仙。
1706801825
1706801826 小凤仙是京城里八大胡同的头牌姑娘,人长得标志姑且不说,关键是她颇具侠气,一双慧眼能识天下英雄。在蔡锷邂逅小凤仙后,英雄美女,惺惺相惜,蔡将军也就时常沉迷于小凤仙的温柔乡中。相处日久后,小凤仙也看出了蔡锷的压抑与憋屈。特别在帝制运动日益猖狂后,蔡锷更是整日唉声叹气,于是凤仙姑娘便试探他:“蔡将军,日下请愿运动愈发兴盛,我的一些姐妹也想组团参加,你看这事如何?”蔡锷听后,不免烦躁,便闷声不答。小凤仙见蔡锷如此反应,便已猜到七八分,说:“蔡将军,我看你也是有志之人,为何不站出来做一番大事业呢?”蔡锷叹道:“举国汹汹,我纵然有杀贼之心,但身处京城,形如囚禁,无可脱逃啊!”小凤仙说:“既然将军有意,那我这里倒有一办法。”说完,小凤仙便在蔡锷的耳边耳语了一阵,蔡锷听后大喜,随即便按计行事。
1706801827
1706801828 蔡锷先到梁启超那里征询老师对帝制运动的看法,在得知老师决意反袁后,于是便将小凤仙给自己脱身的计谋给老师说了一遍,梁老师也很赞同。随后,梁启超便离开北京并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文章《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而蔡锷则故意在公开场合耻笑梁老师的迂腐错谬,并与帝制派人物打得火热,似乎也加入了帝制派的阵营。
1706801829
1706801830 蔡锷原本就是南方军界中的领军人物,加上有个名重四海的梁老师为之著文提携,而当时正受袁世凯青睐的进步党也引之为中坚,就连革命党人,也从未放弃对他的争取(因为黄兴和蔡锷有着极好的私交)。这样一位引人瞩目的、横跨军政两界的人物,他的影响是全国性的,帝制派人物自然不敢大意。
1706801831
1706801832 对于蔡锷的动向,袁世凯很早就派有暗探跟踪,他对于蔡锷的突然转变并不敢轻易相信,反而加强了监视。数日后,暗探们听到蔡锷家中突然传来激烈的吵闹声。原来,蔡锷的原配夫人因蔡锷近日一直在与小凤仙鬼混,不过稍劝了几句,而蔡锷却趁势发作,要将夫人休掉,打回老家。这事传到老袁耳中后,不免为之一乐。后来,蔡锷也就乘机将夫人送回老家,其实这也是小凤仙金蝉脱壳计策中的一部分。
1706801833
1706801834 夫人离开京城后,蔡锷更是成天与小凤仙在一起厮混,而那些侦探们见蔡锷已沉湎声色,也就日渐放松了警惕。一日,蔡锷携小凤仙前往第一舞台看戏,侦探们自然例行公事,尾随于后。蔡、凤二人进了包厢后,也未见什么动静,蔡锷还将大衣脱下挂在衣架上,外面的人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侦探们见蔡锷的大衣挂在外面,也就轻松了许多,不必总是去窥探之。戏过中场,蔡锷突然起身前往小解,而侦探们见大衣尚未取下,于是也就不以为意。不料戏已演完,却始终不见蔡锷回来,侦探们这下也知道大事不好,等到他们追上小凤仙索问蔡锷下落时,小凤仙笑道:“各位大人,我乃是风尘中人,蔡将军有何公干,岂是我等所能问、所能得知的呢?”侦探们大呼上当,但也只好自认倒霉。
1706801835
1706801836 其实,等侦探们醒悟过来的时候,蔡锷早已登上了前往天津的火车。侦探们还在北京到处找寻的时候,蔡锷已经在朋友的帮助下乘轮渡海,潜往日本。等到了日本后,蔡锷才给袁世凯发电,称自己患有喉疾,正在日本医治云云。老奸巨猾的袁世凯此时哪敢相信,他随即便命令沿海、特别是云南广西的地方官员严加缉拿,不得让蔡锷潜返入境。老袁不愧是老袁,比那些蠢笨的侦探就是强很多,此时的蔡锷果然已经在前往云南的路上,这封电报也是他托付友人在他离开日本后才拍发的。
1706801837
1706801838 1915年12月19日,也就是袁世凯接受帝制的一周后,蔡锷经越南抵达云南昆明。辛亥革命后,北洋军势力一直未曾染指云南,因而这里也成为当时革命基础最好的地区。当时的云南将军唐继尧,他虽然比蔡锷大一岁,但在资历上,却既是蔡锷的学弟(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与李烈钧、赵恒惕、阎锡山等为同期),又曾是蔡锷的部下。蔡锷在担任云南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的时候,唐继尧不过是他手下的营管带(营长)。直到辛亥革命后,蔡锷派唐继尧率部出兵贵州,唐继尧才青云直起,出任了贵州都督,隐然与蔡锷平起平坐。
1706801839
1706801840 在蔡锷调任北京后,唐继尧接替为云南将军(因为唐是云南人,能为当地所接受),经过三年的经营后,此时的唐将军在当地已经是根深蒂固,今非昔比。本来按照梁启超的计划,蔡锷应自命云南都督,然后统率旧部,举旗反袁,但此刻唐将军是否愿意充当旧部,这也的确是个问题。
1706801841
1706801842 就个性而言,蔡锷是个锋芒毕露的人物,而唐继尧则相对木讷。好在当时唐继尧的本意也是要反帝制的,而且他对当年蔡将军对自己的提升也心存感激,因而等蔡锷到昆明后,他便主动让贤,让蔡锷当云南都督,领导反袁。但蔡锷是个明事理的人,他也知道自己是空降的光杆司令,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蔡将军了,因此来到昆明后也不好以老长官自居,而是以旧友共事,以拥唐为要,双方相处也算融洽。
1706801843
1706801844 在蔡锷抵达之前,当时海内外的反袁人士如李烈钧、程潜、戴戡、方声涛、熊克武、但懋辛等人,早已在唐继尧的暗中支持下齐聚昆明,共商倒袁大计,而此时正是筹安会六君子和十三太保帝制活动的最高潮时期。等到蔡锷到了昆明,云南方面的军队、粮饷、军火等早经准备妥当,昆明也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反帝”中心,这可不是远在日本、自顾不暇的中华革命党所能比拟的。
1706801845
1706801846 1915年12月22日,唐继尧领衔、蔡锷等署名的电报赶在袁世凯元旦登基之前,要求其取消帝制,并将帝制派祸首杨度、孙毓筠、段芝贵、梁士诒等十三人明正典刑,以谢国人。在电报中,唐、蔡诸人要求袁世凯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公开答复,在几番电报来往后,袁世凯宣布在平定云南之前不予登基,明显死性未改,于是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人便于25日召集群众大会并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举起反袁大旗。
1706801847
1706801848 昆明的民众得知消息后,立时欢声雷动,并纷纷走上街头,举行了盛规模浩大的游行活动。蔡锷在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称:“我们所争取的不是个人的权力地位,而是四万万人同胞的国格!我们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台下民众听后一起鼓掌,民意昭然。反袁的号角一经吹响,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袁皇上的小日子也就不好过了。
1706801849
1706801850 在宣布云南独立后,唐、蔡、李等人随即组建了护国军,出兵讨袁。护国军当时共有三个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率军西向四川;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兵进广西并直抵广东;第三军总司令由云南将军唐继尧兼任,主要坐镇云南后方。
1706801851
1706801852 在1915年底,蔡锷的第一军和李烈钧的第二军陆续分批开拔前线,拉开了护国战争的序幕。蔡锷的第一军共三个梯团、六个支队(朱德当时任第六支队长,即原来滇军步兵第十团团长),兵力尚不足一万,出征的时候只有两个月的粮饷,而且基本是步兵,只有一个骑兵连和少量的重武器、轻重机枪,弹药也不足,可谓十分的悲壮。按照作战计划,第一军兵发四川,分别向叙州、泸州、重庆三个目标挺进。
1706801853
1706801854 李烈钧率领的第二军有两个梯团、四个支队,主要将领为参加赣宁之役的老班底,如第二梯团长方声涛等人。第二军的作战计划是先入广西,再下广东,然后北上湘赣与第一军会师长江。第二军由于兵员不足,曾在沿途招收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后来的李宗仁将军便是在此时加入李烈钧的队伍,由此成为一代名将的——当时李宗仁本已弃武从文,在一所中学之内做体操教员,护国战争爆发后,他再度投笔从戎,从基层做起,由小排长起家。
1706801855
1706801856 话说回来,如果当年袁世凯能任命蔡锷做“模范团”团长,想必也就不会有这场麻烦。如今倒好,梁启超、蔡锷师徒一文一武,笔杆子、枪杆子一起上,他老袁家的皇帝美梦、锦绣江山,恐怕就要化成泡影了。
1706801857
1706801858
1706801859
1706801860
1706801861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 [:1706799488]
1706801862
1706801863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
1706801864
1706801865 二七 窝里反,二陈汤,皇帝友人不买账
1706801866
1706801867 蔡锷、唐继尧、李烈钧、梁启超等人反袁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是老袁的体系中人。在最开始的时候,袁世凯也没有把云南造反看得有多严重,因为云南是穷省,造反的队伍也不过万把人,力量还不如“二次革命”时期的国民党人,至少当时国民党控制的几个省份都同时独立了,军队也大大超过了护国军,但北洋军还不是轻易取胜?
1706801868
1706801869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孔夫子曾教导我们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二次革命的时候,袁世凯是代表中央平叛,得道多助,所以一鼓荡平;但现在袁世凯已经不占理了,因为你要搞复辟、做皇上,总统誓辞言犹在耳,如今却非要强奸民意,搞假选举,弄真皇帝,那只要有人振臂一呼,那原本不满的声音就如滔滔江河,汇成洪流了。
1706801870
1706801871 要说起老袁起家的本钱,原本在于他多年经营的班底,也就是他在小站练兵、巡抚山东、总督直隶、做北洋大臣及军机大臣时所培养、提拔的各路文武大员,这些人才是袁世凯的本钱。有了这些人,哪怕摄政王载沣把老袁一脚踢回了河南老家,但他的那套班子并不是谁都能指挥得动的。
1706801872
1706801873 袁世凯多年精心打造的班底,可以分为文武二类,文的有徐世昌、唐绍仪、阮忠枢、杨士琦、梁士诒、周自齐、周学熙、严修、于式枚、梁如浩、梁敦彦、张一麐、金邦平、傅增湘、杨度、施肇祥、曹汝霖、陆宗舆、孙多森等;武的那更是将星如云,如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姜桂题、张勋、张锡銮、倪嗣冲、雷震春、江朝宗、曹锟、张怀芝、段芝贵、陆建章、李纯、陈光远、王占元、田中玉、鲍贵卿、何宗莲、商德全、王英楷、徐树铮、靳云鹏等;介于文武之间的还有赵秉钧、田文烈等人。
[ 上一页 ]  [ :1.7068018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