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09829e+09
1706809829
1706809830 何香凝在何载的12个儿女中排行第九,人称“九小姐”。她自幼喜欢读书,但在旧式封建家庭中,父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何香凝多次请求到邻近的女书馆读书,但仅读两年家里就不让她读了。何香凝只好在闺中自学。由于她天资聪颖,学识不断长进,竟然还可以填词作赋。
1706809831
1706809832 何香凝从小喜欢听亲戚和长辈们讲述太平天国反清革命的故事,对太平军中天足的女兵非常向往,在幼小的心灵中萌生出向她们学习的想法。所以当母亲坚持为她缠足时,5岁的何香凝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每天晚上都用剪刀把缠足布剪掉,次日虽遭母亲的训斥和责骂,但仍不动摇,缠而再剪,再缠再剪,终不屈服。最后感动了宠爱她的父亲,不再强求她缠足。后来,当何香凝赴日留学时,进步的留日学生都为她有一双天足而惊异,亲昵地称她为“何大脚”。
1706809833
1706809834 经媒妁之言,1897年10月,廖仲恺与何香凝在广州喜结连理。婚后,二人情投意合,是一对难得的神仙美眷。由于经济上不能独立,他们只好住在廖仲恺的哥哥廖恩焘家中。为避喧嚣和减少与嫂子的矛盾,廖仲恺夫妇在屋顶晒台上搭建了一间小屋,以斗室作为新房。
1706809835
1706809836 在楼顶小屋,他们白天评诗论文,晚上赏月观星。一次中秋佳节,皎月清辉,何香凝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诗句,还把这间陋室命名为“双清楼”,并自号“双清楼主”。二人在此生活了四五年之久,直到廖仲恺1902年秋赴日留学。
1706809837
1706809838 为了帮助丈夫赴日留学,何香凝变卖妆奁,资助廖仲恺进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两个月后,何香凝变卖家当,毁家去国,追随廖仲恺浮舟东瀛。他们在早稻田大学附近租了一间公寓,起名为“觉庐”。不久,何香凝也考入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后转入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廖仲恺则在早稻田大学政治预科毕业后,考入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专攻政治经济学。廖仲恺后来在财经工作上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这个时期的学习与熏陶。
1706809839
1706809840 在日本,廖仲恺、何香凝很快成为留日学生中激进派的典型代表。
1706809841
1706809842 在东京,廖仲恺、何香凝结识了赵声、黎仲实、朱执信、胡汉民、苏曼殊等革命青年,相互激励,萌发了反清革命思想。他们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05年,廖仲恺加入同盟会,担任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干事。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成为了孙中山的左膀右臂,成为辅佐孙中山反清革命活动的重要伙伴。
1706809843
1706809844 五、陈天华的呐喊
1706809845
1706809846 “哎呀!哎呀!来了!来了!什么来了?洋人来了!洋人来了!不好了!不好了!大家都不好了!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贵的、贱的、富的、贫的、做官的、读书的、做买卖的、做手艺的各项人等,从今以后,都是那洋人畜圈里的牛羊,锅子里的鱼肉,由他要杀就杀,要煮就煮,不能走动半分。唉!这是我们大家的死日到了!”
1706809847
1706809848 “苦呀!苦呀!苦呀!我们同胞辛苦所积的银钱产业,一齐要被洋人夺去;我们同胞恩爱的妻儿老小,活活要被洋人拆散;男男女女们,父子兄弟们,夫妻儿女们,都要受那洋人的斩杀奸淫。我们同胞的生路,将从此停止;我们同胞的后代,将永远断绝。枪林炮雨,是我们同胞的送终场;黑牢暗狱,是我们同胞的安身所。大好江山,变做了犬羊的世界;神明贵种,沦落为最下的奴才。唉!好不伤心呀!”
1706809849
1706809850 “恨呀!恨呀!!恨呀!!!恨的是满洲政府,不早变法。你看洋人这么样强,这么样富,难道生来就是这么样的吗?他们都是从近二百年来做出来的。莫讲欧美各国,于今单讲那日本国,三十年前,没一事不和中国一样。自从明治初年变法以来,那国势就蒸蒸日上起来了;到了于今不但没有瓜分之祸,并且还要来瓜分我中国哩!论他的土地人口,不及中国十分之一,他因为能够变法,尚能如此强雄。倘若中国也和日本一样变起法来,莫说是小小日本不足道,就是那英俄美德各大国恐怕也要推中国做盟主了。可恨满洲政府抱定一个汉人强,满人亡的宗旨,死死不肯变法,到了戊戌年,才有新机又把新政推翻,把那些维新的志士杀的杀逐的逐,只要保全他满人的势力,全不管汉人的死活。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的光明,那黑暗倒反加了几倍。到了今日,中国的病,遂成了不治之症。我汉人本有做世界主人的势力,活活被满洲残害,弄到这步田地,亡国灭种,就在眼前,你道可恨不可恨呢?”
1706809851
1706809852 这是陈天华《警世钟》一书中的重要几段。这些令人惊心动魄的文字,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魄。
1706809853
1706809854 陈天华所写的《警世钟》和《猛回头》,是这个时期留日学生爱国宣传作品中最值得注意的两部书。
1706809855
1706809856 陈天华,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思黄,别号过庭子,1875年出生在湖南新化县下乐村,父亲陈善是一个落第秀才,以教讲为生;母亲在陈天华10岁时就去世了。陈天华因家境贫穷,从小不得不替人放牛、在乡间做小贩,借以维持生活。
1706809857
1706809858 据杨源浚《陈天华殉国记》一文记载:
1706809859
1706809860 陈天华穷居乡里,图史不易多得。习见者仅零篇断简之小说唱词。天华每有所得,视同珍宝,间尝摹拟,仿其文体作通俗小说,或山歌小调。后来天华在鼓吹革命时期所撰宣传文字,极受群众所欢迎,实基于此。
1706809861
1706809862 1894年,陈天华19岁。甲午战争的惨败,民族危机的严重,使他忧愤不已,曾作诗“莫谓草庐无俊杰,须知山泽起英雄”。
1706809863
1706809864 1898年戊戌变法时,陈天华的家乡新化由邹沅帆等人提倡,设立了一个新式学堂,以文、史、地、算教读。陈天华考入这所学校肄业。在第一次作文《述志》中,陈天华这样写道:若运筹帷幄,赞划庙堂,定变法之权衡,操时政之损益,自谓差有一日之长。不幸而布衣终老,名山著述,亦所愿也。至若徇时俗之所好,返素真之所行,与老学究争胜负于盈尺地,有死而已,不能为也。
1706809865
1706809866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青年时期的陈天华就已经立志爱国用世,不愿随俗浮沉,浪得虚名。
1706809867
1706809868 彼时学科不全,而当时风气,喜谈顾亭林、黄梨洲、王船山三先生之学说,于山川险塞、制度利弊以及行军理财,均反复研讨,以求深至。其次,比附外国政教故事,以取其益。天华浸润及此,尤喜谈平等自由诸说,为时流所侧目。
1706809869
1706809870 这样,在探索的道路上,陈天华的思想上就逐渐增多了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和坚定地树立了中国传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1706809871
1706809872 1903年春,陈天华以官费生被选送日本留学师范,先入弘文书院,和黄兴同学。在这里,他系统学习了卢梭的《民约论》、穆烈的《自由原论》以及《美国独立史》、《法国革命战史》等西方和日本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方面的书籍。同时,他还参加了黄兴等人创办的《游学译编》的编辑工作,鼓吹反清的民族主义思想。
1706809873
1706809874 1903年冬,陈天华饱含革命的激情,在东京写下了震动当时的《警世钟》和《猛回头》二书。
1706809875
1706809876 在这两部著作里,陈天华以异常愤激的心情,揭示出当时民族危机的极端严重性。他写道:
1706809877
1706809878 大地沉沦几百秋,烽烟滚滚血横流,伤心细数当时事,同种何人雪耻仇。
[ 上一页 ]  [ :1.70680982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