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809879
1706809880
瓜分豆剖逼人来,同种沉沦剧可哀,太息神州今去矣,劝君猛醒莫徘徊。
1706809881
1706809882
于今好比火线相连,只要一处放火,就四处响应,遍中国二十二行省,都如天崩地坼一般,没有一块干净土了。好险呀!好怕呀!火烧到眉毛边了,还不知痛,真真是无知觉的蠢东西,连禽兽还不如哩。
1706809883
1706809884
陈天华痛心呼吁:
1706809885
1706809886
“中国要瓜分了!”“须知这瓜分之祸,不但是亡国罢了,一定还要灭种。”“列位若还不信,睁眼看看从通商以来,只有五十年,已弄得一个民穷财尽。若是各国瓜分了中国,一切矿山铁路轮船电线以及种种制造,都是洋人的,中国人的职业一齐失了,还可想得吗?”“不在这时,拼命舍死保住几块地方,世界虽然广大,只怕没有中国人住的地方了。不但中国人没有地方可以住,恐怕到后来世界上,连中国人种的影子都没有了。”
1706809887
1706809888
陈天华从这种炽热的爱国感情出发,对卖国腐败的清政府充满着强烈的憎恨。他无情地揭露道:
1706809889
1706809890
“列位,你道今日中国还是满洲政府吗?早已是各国的了。那些财政权、铁道权、用人权,一概拱手送与洋人,洋人全不要费力,要怎么样,只要下一个号令,满洲政府就立刻奉行。”“列位,你道现在的朝廷仍是满洲的吗?多久是洋人的了;列位若还不信,请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我们分明是拒洋人,他不说我们与洋人作对,反说与现在的朝廷作对,要把我们当做谋反叛逆的杀了。列位!我们尚不把这个道理想清,事事依朝廷的,恐怕口虽说不甘做洋人的百姓,多久做了,尚不知信。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拒,难道说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吗?”
1706809891
1706809892
“洋人的朝廷”,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被陈天华一语喊破后,在爱国的人们中间立即产生了震天动地的影响,促进人们产生新的觉悟,彻底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
1706809893
1706809894
陈天华指出,中华民族现在已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已不容许人们再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疑:
1706809895
1706809896
“须知事到今日,断不能再讲预备救中国了,只有苦苦死战,才能救得中国。”“此时不把中国救住,以后莫想恢复了。”“所以要保皇的,这时候可以保了,过了这时没有皇了。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一刻千金,时乎时乎不再来,我亲爱的同胞,快醒!快醒!”
1706809897
1706809898
显然,民族的命运已处在如此危急的关头,陈天华号召人们万众一心,齐心奋起,准备以最激烈的手段,达到“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的目的。
1706809899
1706809900
陈天华大声疾呼:
1706809901
1706809902
于今的中国人怕洋人怕到了极步,其实洋人也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我怎么要怕他?有人说洋人在中国的势力大得很,无处不有洋兵,我一起事,他便制住我了。不知我是主,他是客,他虽然来得多,总难得及我。在他以为深入我的腹地,我说他深入死地亦可以的。只要我全国皆兵,他就四面受敌,即有枪炮,也是寡不敌众。
1706809903
1706809904
洋兵不来便罢,洋兵若来,奉劝各人把胆子放大,全不要怕他。读书的放了笔,耕田的放了犁耙,做生意的放了职事,做手艺的放了器具,齐把刀子磨快,子药上足,同饮一杯血酒,呼的呼,喊的喊,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杀投降那洋鬼子的二毛子。满人若是帮助洋人杀我们,便先把满人杀尽。那些贼官若是帮助洋人杀我们,便先把贼官杀尽。“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仇人方罢手!”我所最亲爱的同胞,向前去,杀!向前去,杀!向前去,杀!杀!杀!杀我累世的国仇,杀我新来的大敌,杀我媚外的汉奸。杀!杀!杀!
1706809905
1706809906
俗语说的,“一人舍得死,万夫不敢挡”。一十八省,四万万人,都舍得死,各国纵有精兵百万,也不足畏了。
1706809907
1706809908
只要我人心不死,这中国万无可亡的理。诸君!诸君!听者!听者!舍死向前去,莫愁敌不住,千斤担子肩上担,打救同胞出水火,这方算大英雄,大豪杰。
1706809909
1706809910
陈天华这些言论,淋漓尽致地倾吐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积压的深仇大恨,指出了帝国主义列强并不可怕的纸老虎本质,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定决心,宁死不屈,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从这些言论中,我们分明可以强烈地感受到20世纪初年时代脉搏的跳动,听到那时爱国者满腔悲愤的呐喊。
1706809911
1706809912
《警世钟》和《猛回头》出版后,很快就成为革命派最为重要的宣传品。它的充沛淋漓的爱国感情和浅显通俗的文字功夫,使它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和鼓动的力量,一下子就可以将人们的心紧紧抓住。许多革命分子将它秘密翻印了成千上万册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对当时爱国反清革命思潮的传播起了巨大推波助澜的作用。
1706809913
1706809914
曹亚伯在《武昌革命真史》一书中说:
1706809915
1706809916
《警世钟》、《猛回头》等,输入湖南、湖北之各学堂各军营中,而新化学界革命之思潮,几不可遏止矣。
1706809917
1706809918
六、同盟会机关报揭秘
1706809919
1706809920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力量集结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便是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在日本东京的正式成立。
1706809921
1706809922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十分重视革命舆论的宣传与鼓动工作。
1706809923
1706809924
在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上,黄兴提议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得到了与会大家的一致赞同。
1706809925
1706809926
那么,《二十世纪之支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刊物?
1706809927
1706809928
为什么要在这里特别提出?
[
上一页 ]
[ :1.7068098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