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12558e+09
1706812558 国会期成会:这是1907年12月由宪政公会、政闻社、预备立宪公会和宪政研究会共同筹商设立的领导全国请愿运动的临时团体。由于最初几个月江浙两省人民忙于抵制政府借款修筑苏杭甬铁路,预备立宪公会和宪政研究会参加筹备工作较少。狄葆贤在致梁启超信中抱怨说:“上海社会于路事虽踊跃,然实状则中干。政闻与讲习会各三人来此,亦颇失望。昨日开国会期成会于宪政公会,到者不足二十人,因之不能成立。”后又因没有找到办公地点而拖延,直到1908年7月12日才召开了成立大会。速开国会为其唯一宗旨,其任务为向政府上请愿书,对国民进行教育。会中职员暂由在沪各团体职员轮流担任。7月19日,致电宪政编查馆,要求立即宣布召开国会的“最短年限,以安民心”。
1706812559
1706812560 在以杨度为代表的立宪派的呼吁与努力下,一场请愿速开国会的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1706812561
1706812562 河南省:河南在请愿运动中走在各省前列,这是同宪政公会的努力分不开的。1908年3月,宪政公会的重要干部熊范舆、方表和罗杰先后抵达省城开封。经其发动,3月下旬,教育总会特在游梁祠召开大会,刊布传单,召集各府州县代表讨论要求召开国会问题。教育总会会长李时灿、方表、熊范舆、贺绍湘相继发表了演说。王敬芳最后发言说,“国会一日不成,即政治无从整理。吾豫宜急起从湘人后,速开全省大会,推举代表入京请愿”。与会者一致赞成,遂派人分头联络绅商学各界。同月26日,各府州县代表大会讨论了请愿办法,决定先刊布公启,撰拟请愿书,分府签名,汇齐再开全体大会,公举代表入京。5月24日,由怀庆、卫辉、彰德三府士绅组织的河溯学会也召开临时大会,当场签名。6月14日,熊范舆、李时灿等又召集一千余人开会,继续进行发动。清政府闻知,以为“实属不成事体”,电谕河南巡抚林绍年“严密禁止”。河南人民并不因此动摇,6月28日再开大会,决定赴京请愿。请愿书由在籍翰林院编修王安澜主稿,编修蒋艮领衔,签名五千余人。7月12日,请愿代表胡汝霖、杨源懋至都察院呈递了请愿书。同月25日,陈州学界亦电政府,要求速开国会。
1706812563
1706812564 安徽省:1907年12月,安徽人士就发表宣言书,鼓吹请愿。1908年4月24日,全省60个州县的代表和士绅在省城安庆召开大会,公举欧洲留学生监督蒯光典领衔,推选代表入都上书。5月,蒯光典致电资政院,代表全省请愿速开国会。7月29日,请愿代表许承尧、窦炎、方皋、江绍杰将有一万余人签名,要求“诏示速开国会年限”的请愿书呈递都察院。同月,宪政公会安徽支部亦公举代表请愿。
1706812565
1706812566 江苏省:江苏士绅原准备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一起上书,因苏杭甬路款事而耽搁,5月17日才研究本省请愿办法。6月21日召开大会,通过了请愿书,推选了代表。请愿书由前翰林院编修繆铨孙领衔,要求“二三年之间开设国会”。孟昭常、雷奋当选为代表。7月29日,孟昭常、雷奋向督察院呈递了请愿书。
1706812567
1706812568 继之,盐城留日学生马为珑放假返乡,发动六县群众签名,作为江苏第二次请愿。8月24日,他召集盐城绅商开了一次动员大会,会后各区又分别开会演说,一时民情鼓舞,签名者达2万人。
1706812569
1706812570 吉林省:运动的发动者是吉林自治会。1908年5月,自治会与商务总会联名致电预备立宪公会,表示愿与各团体共同请愿。6月21日,自治会召开特别大会,专门研究请愿办法,指派人员撰写请愿书。24日,与商会联合召开全省大会,刊布了演说稿,通过了由自治会会长松毓领衔的请愿书。会后自治会刊发了《要求国会启》,号召各界同胞“大发热诚,联袂奋起,始终赞成,共襄盛举”。8月8日,请愿代表、自治会副会长庆山和参议文耆将要求“颁布开设国会日期”的请愿书呈送都察院,在请愿书上签名的共4668人。
1706812571
1706812572 湖南省:1908年3月10日,田雷光宇将湖南人民请愿书呈递都察院。5月21日,湖南人民又推举萧鹤祥、胡挹琪为代表进京催递,萧鹤祥、胡挹琪至都察院递交了催呈。6月12日,长沙召开了有三千余人参加的大会,一致议决另推代表,进行第二次请愿。7月上旬,签名者达一万多人。8月2日,二次请愿代表廖名缙、陆鸿第、易宗夔、仇毅将要求“速定期限,召集国会”的请愿书呈送都察院。
1706812573
1706812574 直隶省:1908年5月,杨度特赴天津演讲召开国会的必要性,极力鼓吹,号召各界人士立即行动起来。天津自治局参议阎凤阁、齐树楷、普育女学堂监督温世霖邀集一些人士开会,决定推举代表进京请愿。7月通过了请愿书,签名者一千余人。温世霖、孙洪伊、乌泽声、康士铎当选为代表。8月2日递交了请愿书。
1706812575
1706812576 山东省:运动始于6月下旬,省城发起的有侯延爽、王葵若等,烟台发起的有王著夫等。签名者约一千余人。代表于洪起、宋绍唐、陈命官、钱金榜于8月8日向都察院呈递了请愿书,要求“两年开设民选议院”。稍后,登州、莱州、青州各处又有数千人签名,拟作第二次上书。
1706812577
1706812578 北京:北京绅民对请愿召开国会非常热心,原打算与直隶一起行动,后见直隶动作迟缓,怕落人后,始作单独上书之举。7月,工商各界联合一千余人,公推电灯公司总理冯公度领衔,要求“定期三年,召集国会”。8月2日,代表孙毓文等将请愿书呈上。
1706812579
1706812580 北京的八旗人士恒钧、常文、恒通、乌泽声、黄容惠、志恺、经勒武等以旗人“世受国恩,身经国难,对于国事有应尽之天职”,7月发出传单,集合同志,准备以八旗名义上书。八旗人士热烈响应,很快有一千六百余人签名。请愿书由恒钧领衔,提出三年召开国会。8月8日,常文、黄容惠递交都察院。
1706812581
1706812582 山西省:当别省国会请愿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山西还冷冷清清,旅居河南的山西籍人士麻席珍等感到很不光彩,于是特致书山西教育总会,催促迅速发动。山西教育总会立即邀请各界人士研究,运动于7月间开展起来。为使运动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教育总会会长解荣辂、崔廷献特组织了一个宪政期成会,入会者三百余人。接着分遣会员赴各府州县动员,签名达两万人之多。8月18日,代表常松寿、李凤翔、刘怀英呈递了请愿书,要求三年召集国会。
1706812583
1706812584 浙江省:浙江的运动是在汤寿潜的促进下开展起来的。6月,汤寿潜在上海电促本省各团体行动,浙江旅沪学会亦派叶景莱回省发动。吴雷川、胡焕诸人屡次邀集各界人士研究,以为现值暑假,各团体大半散归乡里,召集不便,决定将传单和签名册分发11府,签名后即派代表来省,8月10日召开大会,公举代表入京。旋接北京同乡电催,便将大会提前于7月28日召开。会上通过了由汤寿潜主稿的请愿书,选出了代表。请愿书由前礼部侍郎朱祖谋领衔,签名八千余人,其中包括驻防旗人吉尔哈新、贵林、闻训、瑞恒等人,还有五百多名天主教徒。8月20日,代表叶景莱、邵羲、蔡汝霖前赴都察院呈递请愿书,要求“国会迅速成立”
1706812585
1706812586 广东省:除粤商自治会以本会名义请愿外,广东地方自治研究社也刊布传单,分发各地签名,召集各界人士开会,讲解国会的意义,发出号召。社员梁肇修、张端、王颂清、邓廷铿均自告奋勇,报名充当请愿代表,自备川资赴京。请愿书领衔人杨晟、梁诚、张振勋皆为社内主要成员。在粤商自治会和广东地方自治研究社发动下,全省签名者1.1万人。但代表出发较晚,进京后正在缮写请愿书时,朝廷已宣布了立宪年限,因而请愿书未再呈递。
1706812587
1706812588 这样,在杨度的号召与鼓动下,到1909年,要求召开国会国会之声,已经日日响彻于国人之耳膜了。
1706812589
1706812590 六、第一次国会请愿运动
1706812591
1706812592 第一次国会请愿运动,是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江苏咨议局局长张謇带头发起的。
1706812593
1706812594 面对国内局势的动荡,张謇先同端方、雷奋、杨廷栋、孟昭常、许鼎霖等官员聚谈,决定请求清政府迅速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他们商定:组织内阁事,由端方约请各督抚联合上奏;速开国会事,由张謇约同各省咨议局发起请愿。因此,在江苏咨议局开会期间,张謇就以议长身份发起成立咨议局联合会,并邀请各省咨议局选派代表在年会闭幕后齐集上海,共同商讨促请政府速开国会的事情。
1706812595
1706812596 会后,张謇又派遣杨廷栋、孟森、孟昭常、方还等人分赴各省进行联络。杨廷栋到天津后,得知直隶咨议局也有同样的打算,就同他们商定:北方各省由直隶咨议局负责联络,南方各省由江苏咨议局负责联络。孟森在《东方杂志》上撰文说明他们发动这次请愿的目的是:
1706812597
1706812598 自国与国相较,而后政体有优劣。自举国有优胜劣败之惧,而后欲变专制政体为立宪政体。立宪与专制之所以异,百凡皆其枝叶,惟舆论乃其本根。法定舆论之机关,惟有议会。数月以来,有已成立之咨议局,有将成立之资政院。国民知咨议局之见厄于政府,资政院又为非驴非马之议会,俱不可恃,因有联合请愿国会之举。
1706812599
1706812600 1909年11月26日,直、奉、吉、黑、晋、鲁、豫、鄂、湘、赣、皖、浙、闽、粤、桂、苏16省代表50多人已陆续到达上海,集议于预备立宪公会事务所。陕、甘、川、云、贵等省因路远未及参加。27日起,请愿国会代表团谈话会正式举行。公推福建咨议局副议长刘崇佑为主席,江苏咨议局议员孟昭常、福建咨议局书记长林长民为书记。谈话会议决:组成代表团进京向都察院呈送请愿书,决定此次签名,以各省咨议局议员为限,决定递呈领衔之人,遵照会典所列各省次序,以直隶为首。直隶代表3人中,公推孙洪伊领衔。代表会并议决呈稿,“请愿大旨。在速开国会,于二年内召集之。”第三天又推定进京代表33人,组成请愿代表团,名称定为咨议局请愿联合会。代表临行时,张謇设宴送别,并致辞说:
1706812601
1706812602 我中国神明之胄,而士大夫习于礼教之风,但深明乎匹夫有责之言,而鉴于亡国无形之祸,秩然秉礼,输诚而请,得请则国家之福、设不得请而至于三,至于四,至于无尽,诚不已,则请亦不已,未见朝廷之必忍负我人民也。即使诚终不达,不得请而至于不忍言之一日,亦足使天下后世知此时代人民固无负于国家,而传此意于将来,或尚有绝而复苏之一日。
1706812603
1706812604 张謇是第一次请愿国会运动的灵魂。他这段话里有三个要点值得注意:
1706812605
1706812606 1.请愿的目的是为了救亡,特别是要挽救那种“亡国无形之祸”;
1706812607
[ 上一页 ]  [ :1.7068125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