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12708e+09
1706812708 8月31日,梁启超在《国风报》上发表了《论政府阻挠国会之非》的长文。文章一开始就对清政府这次拒绝早开国会表示愤慨,指出:
1706812709
1706812710 国中咨议局及其他公私团体,痛国事之败坏,忧宗社之陆沉,敬谨联合二十余万人,为第二次请愿国会之举。乃以五月二十一日奉上谕,深闭固拒,未予曲从。
1706812711
1706812712 这时,广州新军起义、长沙抢米风潮和莱阳抗捐抗税斗争已相继发生。梁启超就在文章中使用了很激烈的语言写道:
1706812713
1706812714 使政治现象一如今日,则全国之兵变与全国之民变必起于此一二年之间。此绝非革命党煽动之力所能致也,政府迫之使然也。
1706812715
1706812716 吾敢断言曰:中国而欲有国会者,惟开设于宣统四五年以前为能有之,过此以往,吾中国永无开设国会之时矣。
1706812717
1706812718 金冲及、胡绳武在《辛亥革命史稿》第二卷中说:拿第二次请愿同第一次请愿比较一下,时间只隔了五个月,进展是十分明显的。
1706812719
1706812720 1.在国会问题上的主张更系统了;
1706812721
1706812722 2.参加运动的社会面扩大了,除咨议局代表外已有商会、教育会、华侨等,有些省并已发动了有一定群众性的签名活动;
1706812723
1706812724 3.态度已渐趋激烈。
1706812725
1706812726 这一切都预示着行将到来的第三次请愿,无论在规模和激烈程度上都将远远超过以前的两次。
1706812727
1706812728 八、第三次国会请愿运动
1706812729
1706812730 第三次国会请愿运动本来是预定在1911年3月进行,但因为内外危机的严重,后来提前将近半年,在1910年10月上旬举行。
1706812731
1706812732 从当时国际形势来看,这时,给人们刺激最大的是日本正式吞灭了中国的邻邦朝鲜。
1706812733
1706812734 1910年7月,日俄两国签订了共同瓜分中国东北和沙俄承认日本吞并朝鲜、日本承认沙俄控制蒙古的第二次日俄协约。8月22日,日本就强行吞并朝鲜,签订了所谓《日韩合邦条约》。中朝两国历来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这个侵略的举动,显然预示着它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必将加紧进行。
1706812735
1706812736 从国内状况看,这时也已经是危机四伏。
1706812737
1706812738 清政府既已拒绝第二次请愿,为什么立宪派还要冒被政府问罪的危险继续请求呢?原因只有一个。孙洪伊第三次请愿时上资政院书中说得明白:
1706812739
1706812740 以国家危急存亡,实迫眉睫。今日事势,已迥异数月以前。更阅岁时,安知所届?
1706812741
1706812742 请愿代表在《上资政院书》中写道:
1706812743
1706812744 洪伊等窃见自五月二十二日以后,时局骤变,惊心动魄者不一而足。外之则日俄缔结新约,英法夙有成言,诸强释嫌,协以谋我。日本遂并吞朝鲜,扼我吭而拊我背。俄汲汲增兵窥我蒙古。英复以劲旅捣藏边,法铁路直达滇桂,工事急于星火。德美旁观,亦思染指。瓜分之祸,昔犹空言,今将实见。内之则各省饥民救死不赡,铤而走险。土匪乘之,骚乱日告。长沙莱阳,几酿大变。虽幸获戡定,而善后之策一筹莫展。乱源不拔,为患方滋。此外,各地无不嗷鸿遍野,伏莽满山,举国亦然,不可终日。此等现象皆起于最近数月之间,非惟洪伊等所不忍闻,当亦我皇上所不及料。昔汉臣贾谊陈时局之危,譬诸抱火厝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数月以前,我国事势盖有类于是。今则火既燃矣,且将燎原矣。举国臣民,顾影汲汲,朝不保夕,非赖皇上威德,亦复何所怙恃。此所以不敢避斧钺之诛,沥心泣血而思上诉者也。
1706812745
1706812746 这段引文虽然长一些,但你如果认真细读,立宪派的那种坐卧不宁、忧国忧民、迫切异常的心情就会淋漓尽致地在你面前再现出来。
1706812747
1706812748 立宪派强烈地预感到:数月以来,“时局骤变,惊心动魄者不一而足”,现在已经发展到“朝不保夕”的地步了。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次请愿的规模和声势自然比前两次都要大得多。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706812749
1706812750 1.在各地掀起具有一定群众规模的要求速开国会活动。这次发动签名,原定准备征集2500万人。虽未见到最后的确切统计,但签名人数远远超过前两次是无疑的。顺(天)直(隶)绅民在这次请愿前两天,“纠合千数百人齐赴督辕,呈请代奏速开国会,并请求见。直督陈夔龙特传令领衔者数人入见。当接见时,陈督及幕僚与领衔者辩良久。领衔诸君,反复哀恳,泣求代奏”。这种情况,前所未有。
1706812751
1706812752 江苏咨议局长张謇还发起各省议长联合进京请愿,使这次请愿声势更加壮阔。
1706812753
1706812754 张謇在发起书中说:
1706812755
1706812756 谨启者,国会请愿两次无效,群望三请。近日敝省公论,以为前次谕旨,既断再请之路,现资政院开,专达民隐,自不能援他奏事官之例,不为上达。此次请愿拟向资政院陈请建议,以期必达,此第一步也。请愿之人就苏言,拟推謇以议长名义北上,此第二步也。请愿之期,以十月底成行,十一月到院陈请,适为毕本局之事,而尚在资政院开院之期,此第三步也。以议长名义北上,各省能否赞同?或不尽能去,亦当转托他省能去之议长为代表,略成一议长之请愿团,以结前二次代表团之局,而别开第三次请愿之新面目,此第四步也。公论如是,謇不敢违,用敢驰告同岑。
1706812757
[ 上一页 ]  [ :1.70681270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