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926160
当虞允文到了采石时,发现情况大大不妙。金人在对岸已集结四十万大军,随时可能渡江。而此时采石的南宋守军群龙无首,前任长官王权被调走,续任长官李显忠还未到。更可怕的是,此时的守军全无斗志,毫无军纪章法,如同一盘散沙,三三五五一群,解鞍束甲于路旁。这样的军队岂能阻挡敌人渡江呢?
1706926161
1706926162
事不宜迟,必须马上行动起来!
1706926163
1706926164
虞允文把所有将士召集起来,总共还有一万八千人,马数百匹。虞允文在诸将士面前慷慨陈词,勉以忠义,并指着所带来的犒军物品道:“金帛、诰命皆在此,以待有功。”这些将士多是爱国志士,只是因为前任统领王权无能,遂导致军心涣散,如今见这位参谋军事挑起重担,纷纷表示道:“今既有主,请死战。”
1706926165
1706926166
这时有人对虞允文说:“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倘有人背后说公的坏话,公难辞其咎。”这是告诫他,您别越权了,指挥作战不是您的事。虞允文听罢大怒,斥责道:“危及社稷,吾将安避?”正是有像虞允文这样的忠义之士,南宋虽有宋高宗这个投降皇帝,还能坚持下来。
1706926167
1706926168
虞允文亲自到江滨督战,见江北已筑起一座高台,上面坐着一人,正是金帝完颜亮。此时宋军谍报人员带来准确的情报:金兵将于第二天渡江,先渡江者赏黄金一两。虞允文马上布阵,他令骑兵、步兵列阵于江岸,把水师分为五队,一队驻守中流,两队分驻左、右两侧,另两队船则埋伏于小港内,作为机动部队。
1706926169
1706926170
不久后,只见对岸高台之上,金帝完颜亮挥动小红旗,金兵的渡江开始了。数百艘船浩浩荡荡驶过来,尽管宋军水师在江面阻击,但江面宽阔,仍有七十余艘敌船冲过江登陆。在敌人的猛攻下,宋军防线稍稍后退。虞允文见势不妙,驰入阵中,勉励宋军统制时俊说:“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耳。”时俊听罢,当即挥舞双刀,身先士卒,奋勇前驱,遏制住金兵的攻势。
1706926171
1706926172
与此同时,江中激战正酣。宋军水师在船只性能上要优越于敌军,所用的船称为海鳅船,采取冲撞战术,犁沉敌船无数。采石矶水战一直打到天黑,此时金船损失过半,仍然不肯退却。在战斗关键时刻,正好有一支从江州溃败的宋军逃到采石,虞允文乘机将其招来,授予旗鼓,命他们从后山出,摇旗擂鼓。金人大恐,还当是宋军援兵已到,遂无心恋战,掉转船头逃去。虞允文又命水师以强弓劲弩尾追射击,大败金兵。
1706926173
1706926174
这就是宋金战争的转折一战:采石大捷。
1706926175
1706926176
金帝完颜亮在采石大败后,知道在这里无法渡江,遂移师瓜洲。不久后,李显忠赴任,虞允文判断金兵将从瓜洲强渡长江,而与瓜洲相望的京口守备薄弱,他自告奋勇前往京口(镇江),并向李显忠借兵一万六千人,加强京口守备。到了镇江后,虞允文去看望正在休病中的老将刘锜。刘锜对这位胆识俱优的书生大加赞赏,称赞道:“疾何必问!朝廷养兵三十年,大功乃出书生手。”
1706926177
1706926178
恰好在这个时候,金帝完颜亮接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
1706926179
1706926180
在完颜亮以六十万众对南宋发动雷霆万钧的攻势时,突然后院起火。自完颜亮政变夺权后,在国内倒行逆施,残害宗室,进行高压统治,金国内部反对完颜亮的势力早已是暗流涌动。金帝南征,正好给了反对派发动政变的机会。时为金国东京(辽宁辽阳)留守的完颜褒是金太祖完颜阿古打的孙子,他与完颜亮不同,性情仁孝,沉静达理,深为众人所拥戴。由于完颜亮大肆屠杀宗亲,完颜褒有大难临头之惧,遂乘国内空虚之机,发动政变,杀死东京副留守,自立为金国皇帝(金世宗),并宣布完颜亮的数十条罪状。
1706926181
1706926182
得悉东京政变后,完颜亮大惊失色道:“本欲平来江南,不想发生此变,事之不成,岂非天乎!”
1706926183
1706926184
完颜亮的第一反应,便是回师镇压叛乱者。其部下李通认为,皇帝亲征却无功而返,军队士气就会涣散,到时南宋军队乘机追击,那就大势不妙了。不如先渡江,得胜之后再北返,宋军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完颜亮接受这一建议,并要求部下三天之内渡江,后渡者斩。可是完颜亮哪里想得到,这一命令,竟然使他死于非命。
1706926185
1706926186
原来完颜亮生性残暴,在采石之战失利后,他竟然下令将生还者全部敲杀,到了瓜洲后,又血腥杀戮逃兵,致使金兵上下,人人自危。如今要求三日渡江,而对岸宋军已做好防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1706926187
1706926188
这时,金兵浙西路都统耶律元宜等将领密谋道:“今进退皆死,新天子已立于辽阳,不若共行大事,然后举兵北还。”次日黎明时分,耶律元宜发动兵变,率众军士杀入金帝完颜亮所在御营。完颜亮听得一片喊杀声,还以为宋军前来偷袭,正要取弓时,突的一箭飞来,他仆倒在地。此时乱兵杀了进来,冲着他又捅了几刀,然后将其缢杀。可怜这位一心想征服世界的金国皇帝,就这样死于非命矣。
1706926189
1706926190
金兵撤退后,南宋军队纷纷收复失地。
1706926191
1706926192
这场战争,表面上看南宋最终获得胜利,实际上暴露出南宋国防的弱点,胜利的赢得实有运气的成分。在绍兴议和后整整二十年时间里,南宋政府荒于兵事,以致于大战来临时,在战场上一溃千里,备战严重不足。两场关键的战役,即李宝指挥的唐岛海战与虞允文指挥的采石之战,只是险中求胜,更多的是依赖两位英雄的沉勇与智慧,而并非南宋军队的强大。倘若不是金国突然政变,而完颜亮又意外死于兵变,那么战争之结局难以预料。
1706926193
1706926194
1706926195
1706926196
1706926198
宋朝原来是这样:历史中国·960-1279 四〇 孝宗北伐:心有余而力不足
1706926199
1706926200
完颜亮败亡后,南宋内部主战呼声四起。
1706926201
1706926202
此时的形势对南宋是很有利的。
1706926203
1706926204
首先,金国政局不稳。金世宗政变夺权与完颜亮之死,震动金国政坛。契丹人耶律窝罕乘机起事,拥众五万,自立为帝,与金世宗分庭抗礼。金人花了一年的时间,付出重大伤亡才把耶律窝罕的叛乱镇压下去。其次,在完颜亮南侵后,中原爆发大规模的汉人起义,有力地支援江淮一带的抗战。在这些起义队伍中,规模最大的当属耿京起义。在李宝所取得的唐岛大捷一战中,若没有义军强有力的支持,则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战果。
1706926205
1706926206
此时不进军中原,更待何时呢?
1706926207
1706926208
在采石之战中立下奇功的虞允文被任命为川陕宣谕使,他趁机向高宗皇帝进言:“金亮既诛,新主初立,彼国方乱,天相我恢复也。和则海内气沮,战则海内气伸。”宋高宗居然对虞允文所说的表示赞同。抵达川陕后,虞允文便与吴璘联手,共谋恢复。
1706926209
[
上一页 ]
[ :1.7069261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