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973111e+09
1706973111 [15] 易水:《帐和帐构——家具谈往之二》,《文物》1980年第4期,第87页,图2、4、5。高润墓壁画中的帷帐似为平顶,可惜报告中的照片不清晰,参见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北齐高润墓》,《考古》1979年第3期,图版7。
1706973112
1706973113 [16] 关于中国历代屏风的讨论,参见Sarah Handler,“The Chinese Screen:Movable Walls to Divide,Embrace,and Beautify,”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Furniture Society 3.3(1933):4-31,其中第8~11页专门论述六朝屏风。
1706973114
1706973115 [17] 济南市博物馆:《济南市马家庄北齐墓》,《文物》1985年第10期,第45页,图8。屏风端板与侧板的结合方式有助于屏风的稳固。
1706973116
1706973117 [18]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东八里洼北朝壁画墓》,《文物》1989年第4期,第69页,图3。
1706973118
1706973119 [19] 贾士蘅认为榻是汉末从西方传入的,参见《中国上古时代的坐姿与坐具》,载宋文薰等编《历史考古与文化:庆祝高晓梅教授八十大寿纪念论文集》,台北,正中书局,1991,第76~77页。
1706973120
1706973121 [20] 陈增弼:《汉、魏、晋独坐式小榻初论》,《文物》1979年第9期,第66~71页。
1706973122
1706973123 [21] 南京市博物馆:《南京象山5号、6号、7 号墓清理简报》,《文物》1972年第11期,第30、29页及图8。报告将此物判断为桌,但陈增弼认为有误,参见陈增弼《汉、魏、晋独坐式小榻初论》,《文物》1979年第9期,第66页。
1706973124
1706973125 [22] 司马金龙墓漆屏风上也出现了几件这样的坐榻,参张安治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原始社会至南北朝绘画》,第155、159、162页,这三件坐榻都有形制奇异的扇形底板,后两件还以栏杆将三面环绕。这种形状可能是受到了屏风前空间的限制,只得将其画得比实际尺寸小一些,带有栏杆的坐榻可能实际上是“床”,而不是“榻”。
1706973126
1706973127 [23] 王增新:《辽阳市棒台子二号壁画墓》,《考古》1960年第1期,第22页及图3.6。这里自然描绘的是葬礼场景,所以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
1706973128
1706973129 [24] 《颜氏家训·勉学》;周法高编《颜氏家训汇注》。关于“隐囊”,参见孙机《中国圣火:中国古文物与东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问题》,第211页。
1706973130
1706973131 [25] 凭几的后一种用法可以从一件菩萨坐像看出,参见胡文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家具的影响》,《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年第2期,第63、62页及图9。胡认为凭几是这个时期家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早的研究参见李鉴昭《试说六朝墓中出土凭几的正名与用途》,《考古通讯》1956年第5期,第60~61页。
1706973132
1706973133 [26] 姚迁、古兵编著《六朝艺术》,图版162~163。
1706973134
1706973135 [27] Sarah Handler,“The Ubiquitous Stoo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Furniture Society 4.3(1994):4.
1706973136
1706973137 [28] 易水:《漫话胡床》,《文物》1982年第10期,第82~85页。此处对胡床的描述主要引自此文。另参见Handler所引文献,Sarah Handler,“The Ubiquitous Stoo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Furniture Society 4.3(1994):7。
1706973138
1706973139 [29] 如易水在《漫话胡床》(《文物》1982年第10期)中援引的《三国志》卷1注。
1706973140
1706973141 [30] 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陈村东魏墓》,《考古》1977年第6期,第396页及图6.2。
1706973142
1706973143 [31] 夏名采:《益都北齐石室墓线刻画像》,《文物》1985年第10期,第50页及图2;Sarah Handler,“The Ubiquitous Stoo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Furniture Society 4.3(1994):5;孙机:《中国圣火:中国古文物与东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问题》,第210~211页。
1706973144
1706973145 [32] John Kieschnick,The Impact of Buddhism on Chinese Material Culture.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3,pp.222-249.
1706973146
1706973147 [33] 如酒泉墓葬前室西壁门上画有一件非常精致的桌子,有10条曲腿,每边各5条,桌上放着一只酒壶。参见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酒泉十六国墓壁画》。
1706973148
1706973149 [34] 陈增弼:《论汉代无桌》,《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5期,第91~97页。
1706973150
1706973151 [35] Michael Sullivan,The Arts of China.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revised edition,1977,pp.100-101。后来方闻将该画作断为南朝后期,参见方闻《传顾恺之“女史箴图”与中国古代艺术史》,《文物》2003年第2期,第87页。
1706973152
1706973153 [36] 《晋书》卷92;Shih-hsiang Chen,trans.,“Biography of Ku K’ai-chih,” Chinese Dynastic Histories Translations,No.2.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1,pp.15-16。
1706973154
1706973155 [37] Handler的著作中描述了一些汉唐时期的实例。Sarah Handler,“Cabinets and Shelves Containing All Things in China,”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Furniture Society 4.1(1993):4-5。
1706973156
1706973157 [38] 南京博物院:《南京富贵山东晋发掘报告》,《考古》1966年第4期,第202页。照片不甚清晰。
1706973158
1706973159 [39] 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朝阳地区博物馆文物队、朝阳县文物馆:《朝阳袁台子东晋壁画墓》,《文物》1984年第6期,第39、35页图29.11。
1706973160
[ 上一页 ]  [ :1.70697311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