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23213e+09
1707023213 可是陈轸并不能完全说服楚怀王,他指示前线将领景翠,要伺机而动。
1707023214
1707023215 此时甘茂的处境有点不妙,一方面持续五个月的进攻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另一方面楚国兵团在一旁窥视,虎视眈眈。更要命的是,秦国朝廷内部反对的声音四起,这与他事先预料的一模一样。
1707023216
1707023217 考验秦武王的时候到了。包括樗里疾、公孙奭等人都强烈要求退兵,攻击矛头直指甘茂。而此时前线秦军又陷入苦战而不能自拔,秦武王也焦头烂额。面对各方所施加的压力,这位以尚武著称的君王也开始动摇了,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想要放弃攻略宜阳。
1707023218
1707023219 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甘茂听说秦国内部纷争后,立即派人回到秦都咸阳,对秦武王说:“大王的保证书还在这里。”这就是甘茂的精明之处。他早就预料到有这样的结果,事先未雨绸缪,手里紧握着秦武王的保证书。
1707023220
1707023221 这下子秦武王没话说了。秦武王的性格直率刚强,当然不会不认账,事到如今,也只有硬着头皮,顶住诸方压力,把宜阳之战进行到底了。
1707023222
1707023223 转眼间冬去春来,新的一年到来了,这是公元前307年,即秦武王四年。宜阳的战事仍然激烈地进行,各诸侯国都在密切注视这场中原大战的结局。
1707023224
1707023225 这场战争最可能出现的变局,是楚国会不会参战。
1707023226
1707023227 连无所事事的周王室东周君也在关心这场战事,他问大夫赵累说:“你认为这场战争会是怎么样的结果?”
1707023228
1707023229 赵累答道:“宜阳必定会被秦军攻破。”
1707023230
1707023231 东周君不以为然地说:“我看不一定吧。宜阳城内有十万大军,韩国首相公仲侈还可以调集二十万的军队。现在楚国将领景翠在一旁窥视,相机发兵救援宜阳,我看秦国准攻不下。”
1707023232
1707023233 赵累摇摇头说:“甘茂是寄居秦国的客将,如果攻打宜阳成功,他就成了秦国的周公了,如果不成功,恐怕就要被革职,所以他必定会尽全力攻克宜阳。而秦武王在朝中顶住群臣的巨大压力,执意要把宜阳战争进行到底。他是很重面子的人,倘若失败,一定会深以为耻。无论是秦王还是前线将领,都有必克宜阳的决心,所以我说宜阳一定能攻下来。”
1707023234
1707023235 果不其然,秦武王不仅没有退兵,反而又遣重兵投入宜阳战场。秦武王倾国内精兵攻略宜阳,志在必得,这个架式终于迫使楚国人不敢轻易参战。
1707023236
1707023237 然而宜阳之坚固,实在是名不虚传。尽管甘茂获得生力军的支持,以钢铁般的意志对固若金汤的宜阳城发动一波又一波的猛烈进攻,可是仍然举步维艰。一惯英勇的秦国兵团也疲备不堪,甚至厌战了,听到战鼓声时,谁也不前进了。
1707023238
1707023239 甘茂对亲信说:“我作为一名客将,却能在秦国担任丞相,这是因为秦王想通过我来得到宜阳。如果不能攻克宜阳,在国内樗里疾、公孙奭等人一定要排斥我,在国外韩国宰相公仲侈一定会通辑我,到时天下之大,恐怕没有我的藏身之地。”
1707023240
1707023241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攻克宜阳,甘茂悬赏重金以组织一支敢死队,为提高赏金,他不惜将自个的钱财拿出来倒贴。他召集全军,下达死令说:“明日如果不能一鼓作气攻下宜阳城,那么宜阳城郊就是我们的葬身之地。”
1707023242
1707023243 如果说秦军疲备不堪,那么被围困在宜阳内的韩国兵团更是处境不妙,他们苦苦支撑,可是敌人却越来越多。甘茂深知,谁的意志力更胜一筹,便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秦军最后一波进攻在疯狂中展开了,敢死队拼了老命,奋勇登城。在甘茂的死令之下,后续部队紧紧跟上。秦人的决心最终占据上风,宜阳守军在敌人疯狂的进攻之下,最终崩溃了。
1707023244
1707023245 宜阳沦陷,韩国军队战死六万人!
1707023246
1707023247 这是秦军继修鱼、丹阳之战后取得的又一场重大胜利。甘茂如释重负,他意犹未足,乘韩国人大溃败之机,果断扩大战果,涉河夺取武遂,并在此处筑城。至此,韩国人再也无法抵抗了,韩国宰相公仲侈被迫亲自入秦请罪求和。尽管韩国在此役中战败,但秦军的伤亡也绝不在少数,据《战国策》所载,“秦死伤者众”,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时甘茂指挥的秦国兵团也是强弩之末,难以持续作战,故则秦武王遂同意韩国的请和,秦韩战争结束。
1707023248
1707023249 宜阳之战令秦武王实现了“车通三川”的梦想,接下来他要做的便是“窥周室”。秦武王先派右丞相樗里疾率领一百辆战车进入西周,最初几位周王都是居东周,在公元前315年周赧王上台后,迁徒于西周王城。樗里疾此番前来,当然是别有目的,倘若周赧王没有什么戒备,正好可以顺手牵羊把西周给灭了,然后把九鼎扛回秦国,只要弄到了九鼎,那秦武王就可以成为天下至尊了,也可以死而无憾了。
1707023250
1707023251 秦国是个如狼似虎的国家,周赧王岂能不知,要怎么办呢?樗里疾可不是一般的人,而是秦国的常胜将军,智慧超群,不要看他带来的战车不是很多,只要西周一疏忽,可能就被他颠覆了。周赧王思前想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派人前往欢迎樗里疾的到来,对客人说,西周这个地方,社会治安不太好,所以有必要加强防备。怎么加强防备呢?周赧王安排一队持戈的士兵,走在秦国车队前面;又安排一队强弩手,走在秦国车队后面。名义上是保护樗里疾的安全,实际上是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1707023252
1707023253 周赧王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面对号称“智囊”的樗里疾,只要稍有闪失,一定会被他抓住机会,颠覆成功。在如此严密的监视下,樗里疾也没有任何机会。更重要的是,一心想要夺取九鼎的秦武王在这个时候意外身亡,这才让西周政权又苟延残喘了半个世纪。
1707023254
1707023255 身体强壮、充满尚武精神的秦武王,怎么会意外身亡呢?据《史记》“甘茂列传”所记,秦武王是死于周都,即西周王城。如果这个说法属实,那么在樗里疾率领一百辆兵车入西周后,秦武王随后也抵达王城,大概是为了实现他“窥周室”的梦想。
1707023256
1707023257 为了展示自己夺取周室九鼎的决心,他与手下的大力士孟说进行一场举鼎大赛,看看谁举的鼎更重,举得更久。孟说是著名的力士,秦武王敢与他比赛,说明对自己的力量是非常自信,他要证明自己是有史以来最勇敢的一位君王。可是比赛终究是风险的,意外发生了,秦武王扛鼎时,可能是因为重心不稳,鼎的重量没有平均分配在两腿上,致使其中一腿受力过猛,只听得“嘎”的一声,腿骨断裂。这个伤成了致命伤,不久后,伤势恶化,这位好勇斗狠的秦国君王,竟然英年早逝。
1707023258
1707023259 想要夺鼎,却死于鼎之下。这就是秦武王的宿命,他也算是为鼎而生,为鼎而死了。
1707023260
1707023261 秦武王之死,让周室逃过一劫。当年秦武王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不料一语成谶,三川也通了,周室也窥了,寡人也死了,至于是不是不朽,那就不得而知了。
1707023262
[ 上一页 ]  [ :1.70702321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