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065691
1707065692
以并受此丕丕基。 《周书·立政》
1707065693
1707065694
丕丕,形容词连用,强调程度,很大的样子。这句的意思是:文王和武王共同接受了这伟大的王业。
1707065695
1707065696
徂兹淮夷,徐戎并兴。 《周书·费誓》
1707065697
1707065698
《说文·从部》:“幷,相从也,从从,幵声。一曰从持二为并。”[331]根据小篆字形,林义光《文源》以为“幷”的构形义是从二,从并立之两个侧面“人”,会意为二人并立。后引申为两者发出或接受某一动作行为,再引申为动作行为涉及范围的全体。
1707065699
1707065700
1.3 达,凡12见,可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范围副词仅1见。
1707065701
1707065702
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 《周书·召诰》
1707065703
1707065704
《白话尚书》:“达,通。”[332]《白话尚书》译“则达观于新邑营”为“就全面视察新邑的区域”[333]。“达”表受事范围的全部。
1707065705
1707065706
1.4 单,凡3见,可作形容词和副词。副词仅1见,表示范围之全部。
1707065707
1707065708
惟兹四人昭武王惟冒,丕单称德。 《周书·君奭》
1707065709
1707065710
《尚书易解》:“单,尽也。”[334]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假借为‘殚’。”[335]《古汉语同义虚词类释》:“‘殚’为‘尽’义多作动词形容词,此作副词乃虚化。”[336]
1707065711
1707065712
1.5 凡,凡12见,可用作形容词和副词。范围副词凡3见,强调范围的周遍性,没有例外。
1707065713
1707065714
凡有罪辜,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雠。 《商书·微子》
1707065715
1707065716
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 《周书·金縢》
1707065717
1707065718
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 《周书·康诰》
1707065719
1707065720
凡,今文《尚书》亦可作表数副词,仅1见,置于具体数字之前,修饰隐含的存现动词,表示某一事物的总数。“凡”作范围副词表示施事者的全部范围,“凡”紧接着的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施事者。
1707065721
1707065722
1.6 方,凡55见,可作名词、动词和副词。范围副词6见,表示动作行为的周遍性。
1707065723
1707065724
1.6.1 方,表示受事者的周遍性。
1707065725
1707065726
共工方鸠僝功。 《虞夏书·尧典》
1707065727
1707065728
汤汤洪水方割。 《虞夏书·尧典》
1707065729
1707065730
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 《周书·立政》
1707065731
1707065732
1.6.2 方,表示施事者的周遍性。
1707065733
1707065734
小民方兴,相为敌雠。 《商书·微子》
1707065735
1707065736
天毒降灾荒殷邦,方兴沉酗于酒。 《商书·微子》
1707065737
1707065738
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 《周书·吕刑》
1707065739
1707065740
《白话尚书》:“方,通‘旁’,普遍。”[337]《说文·方部》:“方,并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338]考“方”之甲骨文金方象耒耜之形。徐中舒《耒耜考》认为“古者耦耕,故‘方’有‘并’意”[339]。引申之有“普遍”义。杨树达先生认为“方”“其用为四方之义者,实假‘旁’字用耳”。说见《释“旁”》。方,帮纽阳韵;旁,并纽阳韵,二者旁纽叠韵通用。
[
上一页 ]
[ :1.7070656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