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065741
1707065742
1.7 敷,凡26见。主要用作动词。副词语例凡7见。“敷”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具有周遍性,可译为“普遍地”。
1707065743
1707065744
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虞夏书·尧典》
1707065745
1707065746
《史记·五帝本纪》引“敷奏”作“遍告”。“敷”即“普遍”之义。
1707065747
1707065748
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 《虞夏书·皋陶谟》
1707065749
1707065750
《尚书覈诂》:“敷,《诗传》:遍也。《史记》作‘普’,‘普’亦‘遍’也。”[340]
1707065751
1707065752
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 《虞夏书·皋陶谟》
1707065753
1707065754
《尚书释义》:“敷,普也。”[341]
1707065755
1707065756
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 《周书·洪范》
1707065757
1707065758
《尚书易解》:“敷,遍也。”[342]
1707065759
1707065760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 《周书·金縢》
1707065761
1707065762
《尚书释义》:“王国维谓‘敷佑四方’即《盂鼎》之‘匍有四方’。按:即‘普有四方’也。”[343]
1707065763
1707065764
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 《周书·康诰》
1707065765
1707065766
《尚书释义》:“敷,普也。”[344]
1707065767
1707065768
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 《周书·顾命》
1707065769
1707065770
《尚书正读》:“敷,普也。”[345]
1707065771
1707065772
敷,《说文·攴部》释为“施也”,“从攴,尃声”,本义为动词,“普遍”之义,或“溥”之借。“溥”义为水势广大,“普遍”或为其引申义。“普”“匍”或亦为“溥”之借。《说文·日部》“普”之本义为太阳没有光色(日无色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普遍’之义本作‘溥’,因与‘普’同声通用,久而昧其本义,遂为借义所专。”徐锴以为“普”,从日,从並,“日无光,则近远皆同。故从並”。说详《说文解字系传》,据此,“普遍”之义为“普”之引申。
1707065773
1707065774
1.8 共,凡10见,可作名词和副词。范围副词6见,表示范围的同时强调动作行为是由若干主体共同发出的,可译作“共同”之类。
1707065775
1707065776
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 《虞夏书·皋陶谟》
1707065777
1707065778
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 《商书·盘庚上》
1707065779
1707065780
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 《商书·盘庚中》
1707065781
1707065782
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 《商书·盘庚下》
1707065783
1707065784
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周书·洪范》
1707065785
1707065786
我二人共贞。 《周书·洛诰》
1707065787
1707065788
《说文·共部》:“共,同也。”[346]《词诠》:“共,副词,同也,皆也。”[347]共,甲骨文和金文字形皆象两手持物之形。张舜徽先生以为“拱”之初文。《说文解字约注》曰:“今湖湘间谓两人共持物而向上举,曰‘拱上去’,当以此为本字。”[348]两手持物或两人举物皆需共同发力,故引申为有“共同”之义。
1707065789
1707065790
1.9 恒,凡12见,可用作名词、动词和副词。作范围副词仅1见,表示主语范围之全体,可译为“普遍”“全都”。
[
上一页 ]
[ :1.7070657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