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65841e+09
1707065841
1707065842 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      《周书·金縢》
1707065843
1707065844 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      《周书·康诰》
1707065845
1707065846 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      《周书·酒诰》
1707065847
1707065848 《说文·皿部》:“尽,器中空也。”[354]用作动词,有“完了”义,用作副词即有“完全”“全部”“都”之义。《尔雅·释诂》:“悉、卒、毕,尽也。”[355]《助字辨略》:“尽,皆也,悉也。”[356]
1707065849
1707065850 1.14 具,凡3见,可作动词和副词。副词语例凡2见,表主语范围之全部。
1707065851
1707065852 两造具备,师听五辞。      《周书·吕刑》
1707065853
1707065854 屈万里先生《尚书今注今译》:“具,俱。”[357]
1707065855
1707065856 无简不听,具严天威。      《周书·吕刑》
1707065857
1707065858 《说文·収部》:“具,共(供)置也。”[358]甲骨文金文字形皆象两手举鼎之形。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引戴侗说:“凡飨食之礼,羹定则实诸鼎,乃告具。故凡馔具皆曰具。引申之,凡备具皆曰具。”[359]或曰“具”通“俱”。今文《尚书》无“俱”字,古文《尚书》“俱”仅1见。《诗经·郑风·大叔于田》“火烈具举”句,毛亨注:“具,俱也。”[360]《诗经·小雅·楚茨》“神具醉止”句,郑玄笺注:“具,皆也。”[361]
1707065859
1707065860 1.15 旁,仅1见,作范围副词,可译为“普遍地”。
1707065861
1707065862 旁作穆穆,迓衡不迷。      《周书·洛诰》
1707065863
1707065864 《说文·二部》:“旁,溥也。”[362]《说文解字注》:“司马相如封禅文曰:旁魄四塞。张揖曰:旁,衍也。《广雅》曰:旁,大也。”[363]“旁”作副词用来表示“普遍地”实为其本义之引申。《说文·水部》:“溥,大也。”[364]杨树达先生《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卷一·释旁》:“旁者,今言‘四方’之‘方’之本字也。”[365]
1707065865
1707065866 1.16 率,范围副词仅1见。
1707065867
1707065868 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虞夏书·尧典》
1707065869
1707065870 “率”是汉语最早的范围副词之一,在殷王武丁时期的卜辞里已较常见。所表示的事物仅是动作的受事。在今文《尚书》里,“率”用于谓语前,语义指向主语,仅表示主语范围的全部。《古书虚字集释》:“率,犹‘皆’也。”[366]或由“大抵”“大都”之义引申。
1707065871
1707065872 1.17 斯,凡6见,可作副词和代词。范围副词仅1见,表示主语的范围。
1707065873
1707065874 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周书·金縢》
1707065875
1707065876 《白话尚书》:“斯,尽。见《吕览》注。”[367]《吕氏春秋·下贤》:“斯食之。”高诱注:“斯,尽也。”[368]“斯”为“澌”之声符,《方言》:“澌,尽也。”[369]《广雅·释诂》:“澌,尽也。”[370]斯、澌、悉上古俱为心纽字,皆双声可通。
1707065877
1707065878
1707065879 1.18 同,凡27见,可作动词、副词和名词,副词仅1见,表示主语“共同”发出某一动作,可译为“共同”。《说文·部》:“同,合会也。”[371]“共同”由此引申虚化而来。
1707065880
1707065881 同寅协恭和衷哉!      《虞夏书·皋陶谟》
1707065882
1707065883 1.19 惟,凡396见,可用作动词、介词、连词、副词和语助词。范围副词38见。
1707065884
1707065885 《经传释词》:“惟,独也,常语也。或作‘唯’、‘维’。”[372]《词诠》:“副词,独也,仅也。”[373]
1707065886
1707065887 1.19.1 惟,置于叙述句的前置宾语前,表示受事者的唯一性。可译为“只是”。
1707065888
1707065889 惟刑之恤哉!      《虞夏书·尧典》
1707065890
[ 上一页 ]  [ :1.7070658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