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357628e+09
1707357628
1707357629 有必要停下来提一点,根据罗兹和理查德森两个人同期的日记,看来麦克阿瑟在战争中最重要的指挥层会议前夕接连两个晚上都没怎么睡。
1707357630
1707357631 谈到最近在总统竞选中的不幸遭遇时,这位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抱怨说“他这个已经无欲无求的人还如此屡受打压;他没有一丝一毫的野心,只是想把事做好”。他还说到了自己的私事,他哀伤地聊到他的第一次婚姻——“注定要失败”——他说现在他只剩下了他的现任妻子,“一个南方姑娘”,还有他的“小男孩”,听上去很伤感。[48]
1707357632
1707357633 想来麦克阿瑟在星期二上午来到霍尔姆斯的别墅之前还是至少睡了几个小时的。他将陪同总统、莱希和尼米兹从那里出发,花上一整天来视察瓦胡岛各处。一行人登上了一辆大型黑色硬顶轿车——莱希坐在前排,尼米兹坐在后排中间,罗斯福和麦克阿瑟坐在他两边——在11点差一刻时动身出发。他们向西进发,一路穿过埃瓦陆战队航空站,巴伯斯角周围的海军设施,以及卢阿卢阿莱的弹药库。他们经过了一处战俘营,日本俘虏们透过铁丝网好奇地看着他们。在补给站,他们驾车从堆成三四十英尺高的板条箱中间穿过。板条箱里装着弹药、补给品和你能想到的任何东西,都正等着被运到西太平洋新的前进基地去。瓦胡岛现在成了美国军事机器巨大力量和规模的大秀场。
1707357634
1707357635 总统对于岛上自他1934年上次来到这里之后发生的变化感到吃惊。他后来告诉记者,“任何地方要如同瓦胡岛这般变化巨大”都是不太可能的。[49]十年前,即便是在珍珠港和檀香山市周围也满是空地和农田。而现在,新建成的军事基地和居住区已然连绵不断,仅以铁链相隔。
1707357636
1707357637 在绵延四分之一英里的摩托车和吉普车队的护卫下,载着总统和三位将军的汽车穿过绿油油的甘蔗田和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开到了人烟稀少的怀厄奈海岸。即便是在瓦胡岛西部这最与世隔绝的乡间道路上,他们还是遇见了一队在路边立正,手举过钢盔敬礼的哨兵。中午时分,车队沿着一处陡峭、曲折的柏油碎石路面开到了怀厄奈山高处的科勒科勒山口,珍珠港和东南方平原上散布的多个航空兵基地在他们面前一览无余。在那里,乘坐红色帕卡德旅行车的理查德森将军迎了上来,此时,所有照相机和摄像机都关闭了镜头,特勤局局长迈克·赖利把罗斯福抱到了理查德森的车上。下午,他们将前往瓦胡岛最大的陆军基地——舒菲尔德兵营。
1707357638
1707357639 罗斯福对兵营的访问原本是要保密的,但消息早就不胫而走。通往舒菲尔德的道路已经被军人列队保护起来——但是就在这些军人身后,欢呼的老百姓已经围了三四层。看起来似乎整个瓦胡岛上的所有人不光知道总统在岛上,还不知怎么都知道了他车队的路线,然后就像观看花车巡游一样兴高采烈地围了上来——一家人带着野餐篮子和折叠椅,小宝宝骑在爸爸的肩膀上,小学生们纷纷爬上榕树并坐在树枝上,免得被前面的人挡住视线。夏威夷是个融合了诸多亚洲民族和太平洋民族以及白种人的大熔炉,但此刻,他们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想要看一眼那辆前挡泥板上飘着两面美国国旗的红色加长车,以及后座上那个穿着发皱的乳白色亚麻套装、戴着巴拿马帽子的人。
1707357640
1707357641 赖利说这次访问“是我见过的保密最差的一次”,就差没派一架战机到天上去写“欢迎富兰克林·D.罗斯福”了。[50]他不喜欢这种敞篷旅行车,他知道车子每开三四十英尺,就会途经几千名围观者。罗斯福坐在几个穿军服的人中间,老远就能认出来。要知道,夏威夷最大的族群是日裔美国人,差不多有15万人。就算其中绝大多数都忠于美国——到1944年,这一点已经确凿无疑——但只要冒出一个杀手从路边扔过来一枚手榴弹,就能把太平洋上的两位战区司令、参联会主席和美国总统一网打尽。于是,身材魁梧的赖利只好站在帕卡德车的脚踏板上,斜着身子准备随时保护罗斯福,眼睛也警惕地盯着人群——不过并没有什么危险的迹象,那些日裔美国人都和其他人一样兴高采烈。
1707357642
1707357643 不管二人之间过去发生了什么,罗斯福和麦克阿瑟看起来都很高兴彼此同行。和在国内声望、人气上唯一能与自己比肩的人一起待一天,两个人一定都很高兴。目击者的描述和当时的纪录片片段更印证了这一点。里格登写道,罗斯福“特别喜欢麦克阿瑟将军,七年后第一次重逢,他看起来真心高兴”。[51]麦金太尔医生常常听罗斯福带着“真挚的仰慕”谈论麦克阿瑟,说他是个“朋友”和“军事天才”。[52]麦克阿瑟这边则在回忆录里写道,他们“聊了除了战争以外的所有事——聊当年简单愉快年岁里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聊那些早已被时间埋没的事情”。[53]多年未见到总统,麦克阿瑟被他衰弱的样子吓了一跳。他预言说罗斯福总统活不过下一个总统任期,他说对了。但是看到总统像小孩一样在轮椅和汽车之间被抱来抱去,他“对罗斯福身上无可掩藏的精神力量仰慕不已,这种力量使得他在脸上印着身体的衰弱时,思维仍然保持着敏锐”。[54]
1707357644
1707357645 在无声的纪录片片段中,这两个人看起来是彼此真心认可的。在舒菲尔德兵营的阅兵场上,两人坐在车后座上,看起来像是沉浸在彼此的对话中,他们脸贴着脸,咧着嘴笑,就像两个正在想办法恶作剧的小皮孩子。有时候总统不知道说了什么段子,两个人都捧腹大笑起来。或许(人们只能猜测)麦克阿瑟就是在那时问到了即将开始的大选,罗斯福装出一副正经脸,回答说他一刻都没有动过这个念头。“我仰头大笑,”麦克阿瑟后来告诉艾克尔伯格,“他看着我,自己也笑了,他说:‘如果对德战争在选举前结束,我就选不上咯。’”[55]
1707357646
1707357647 这一天,麦克阿瑟说罗斯福在澳大利亚的美国军人中拥有压倒性的人气,这显然是对的。罗斯福则对麦克阿瑟说,如果事情不是现在这样,那么他(麦克阿瑟)将会是个好总统。反正现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是杜威,罗斯福给他这么个夸奖也是无关痛痒。
1707357648
1707357649 可以推想,两人的感觉其实都很复杂。或许因为他们都是政治家,这仅仅是在镜头前演戏。但是他们可能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正在美国这个太平洋重要支撑点的中央,在成千上万欢呼的民众面前,在一群知道自己即将统治太平洋的将军中间创造历史。
1707357650
1707357651 中午12时35分,一行人从正门进入了舒菲尔德兵营,车队从一眼望不到头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旁开过,穿过惠勒机场的机库和旁边排列着飞机的滑行道,穿过战地医院,医院中在意大利战场上负伤的日裔美军伤员从三楼向车队敬礼。道路两旁,士兵们列成一排立正,手举过钢盔敬礼。第7步兵师的1.4万名精壮军人在舒菲尔德的阅兵场上列好了队形。红色旅行车开上了一个专门为罗斯福此行搭建的木制平台,总统就坐在车上发表了简短的演说。罗斯福戴不上麦克风,于是叫技术人员过来帮忙——问题是这个时候麦克风已经打开了,于是罗斯福这个稀里糊涂的请求便向数千排队形齐整的军人广播了出去。麦克阿瑟、尼米兹和莱希继续面无表情地和总统一起坐在车里。[56]
1707357652
1707357653
1707357654
1707357655
1707357656 注:书中地图均系原书地图
1707357657
1707357658 这一天的公开行程到下午4时30分就结束了,每个人都回到了自己的住所。不过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后来又被喊回怀基基海滩的霍尔姆斯别墅共进晚餐。和他们一起吃饭的还有“公牛”哈尔西(他正准备在下个月接管舰队),以及威尔逊·布朗,他和哈尔西一样也是个老资格的航母特混舰队指挥官。六个人在别墅的大餐厅里吃晚饭,服务员是几个菲律宾人。餐后,哈尔西和布朗先走了,其余四个人继续不设主题地讨论这场战争,又聊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午夜,人各散去。正式的会谈就在第二天上午(7月28日星期五),还在同一地点举行——这样,一夜之后,麦克阿瑟、尼米兹、莱希和总统又都回到了别墅的露天大厅,此番一同前来的还有一群陆海军摄影记者和纪录片摄制组。
1707357659
1707357660 太平洋舰队情报部门已经提前在大厅的墙上挂出了菲律宾和西太平洋的大幅地图。议程开始后,先是15分钟的照片摆拍,尼米兹和麦克阿瑟手持竹鞭指着地图,罗斯福和莱希则摆出观众的姿势。闪光灯噼啪作响,电影摄制组在四周来回移动,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摄影人员忙碌时,四个人就很耐心地在那里配合着摆出各种动作。这些都是公众形象,都是精心修饰过以合乎礼仪的。尼米兹执鞭时,指向了塞班,然后是关岛、东京、濑户内海南部。但是轮到麦克阿瑟时,他的竹鞭一动不动地放在吕宋岛上,他的终极目标就是菲律宾。[57]
1707357661
1707357662 怀基基海滩这次历史性的辩论没有留下任何记录。摄像师和摄影师完成工作离开房间后,所有参谋人员也都未获准留下。这样,学者和历史学家们便只能仰仗那四个参与者第一手或是第二手的回忆来复原这次会议了。罗斯福在会议几个月后向历史学家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做了一次简述。莱希在日记里记录了一些简要总结,并将其写在了发给参联会同僚的备忘录里。尼米兹没有留下任何直接的说明,但他的观点仍可从会前和会后发给金的有线电报里找到端倪。
1707357663
1707357664 麦克阿瑟是四个人中唯一给这次会议留下详尽第一手叙述的。他在1964年出版的回忆录中,完整复现了当时的场景,当然,重头戏是他自己。这本书出版时,罗斯福已经去世十九年,莱希去世已五年,尼米兹还剩下两年的生命,此时也已老态龙钟。书中记载的对话似乎完全是靠记忆写下来的。关于讨论后得出的战略结论,麦克阿瑟的讲述自然是可信的。但是具体内容则难免带有自私的成分,而且书中有些重要的细节和麦克阿瑟自己后来在私人谈话里的说法还相互矛盾。
1707357665
1707357666 举几个例子就足够说明问题了。麦克阿瑟六个星期后告诉鲍勃·艾克尔伯格,几年后告诉雷德·布莱克,他被召到夏威夷时并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就连总统要来也是到达后才知道的。他还进一步对布莱克说,乔治·马歇尔故意不让他知道这些消息,所以他才“掉进了这么个坑里”。[58]实际上正如我们所见,麦克阿瑟知道总统将会出现在接下来的会面上,他在从澳大利亚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还花了很多时间来与他的幕僚和飞行人员谈论此事。在他战后给一位军事部长讲的故事中,麦克阿瑟声称罗斯福起初邀请他到华盛顿参加这次会议,但“是我要他越洋来到夏威夷。那是我离开工作岗位所能去的最远地方了”。[59]还有一个说法也只不过是胡扯:麦克阿瑟到会议日程全部排定之后,才知道总统要来。按他对布莱克的说法,这次会议是在珍珠港内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的,罗斯福的文官行政助手,包括萨姆·罗森曼和埃尔默·戴维斯也都参加了会议。但是“密苏里号”此时刚刚下水,还没有来到太平洋,而且这种正式的战略讨论也不会允许文官或幕僚人员参加。在提出太平洋战区统一指挥的问题时,麦克阿瑟诚心发誓,如果罗斯福“想要让一名海军人士来担任最高指挥官,我将心甘情愿接受这一不可避免的事情,因为战争的胜利需要这样的决定”——虽然他是太平洋上最高衔级的将领,“我也将会乐于接受从属的位置,为了大局”。[60]然而他又私下里对理查德森将军说,他“绝对不会在海军手下做事”。[61]
1707357667
1707357668 不仅如此,麦克阿瑟回忆录里各个章节之间也常常自相矛盾。他书中称赞罗斯福“在组织讨论时完全是中立的”,但是在四个章节之后,他又引用总统的话说登陆吕宋“会招致我们承受不起的惨重损失”。[62]
1707357669
1707357670 这种事情一次两次可以,说多了就没人信了。麦克阿瑟本就大话连篇,他关于1944年7月这次峰会的叙述也得有取有舍地看,尤其是那些找不到旁证的自吹自擂的说法。可是他的叙述总是被关于太平洋战争的传记和历史著作不加甄别地随意长篇引用。其原因不难想见。麦克阿瑟给我们讲了一个跌宕起伏、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故事大大超脱于太平洋缜密而复杂的军事计划之上,而麦克阿瑟就是故事的主角,他面对着一众联合起来的反派——最后英雄靠着天才的灵性和人格的力量,打败了海军和白宫里的对手,赢得了胜利。但是麦克阿瑟的讲述对于罗斯福来说是不公平的,他才是那个当之无愧的最老到的军事战略家;对尼米兹也不公平,据记载,他已经开始同意麦克阿瑟关于吕宋岛的优先级高于台湾的意见;对莱希也一样,他的眼光越过了这所有的中间环节,直盯着那个终极问题:怎样才能兵不血刃地征服日本?
1707357671
1707357672 罗斯福后来对莫里森的简述向我们展示了麦克阿瑟的真实观点。27日晚餐后,罗斯福看着墙上地图中的菲律宾,指向其南部的岛屿棉兰老,问道:“道格拉斯,从这里我们还能上哪儿去?”
1707357673
1707357674 麦克阿瑟答道:“莱特岛,总统,然后是吕宋!”[63]
1707357675
1707357676 莫里森在这里添加了一个谨慎的脚注,说总统把这一幕场景的发生地点搞错了,他说是在“巴尔的摩号”上,但实际上是在怀基基的别墅里。但是关于总统是否有可能记错这次对话准确内容的任何疑问,都在2015年烟消云散了,当时笔者拿到了理查德森将军的私人日记。当天晚上晚些时候,被麦克阿瑟耳提面命了一番之后,理查德森记下了当天的日记:
1707357677
[ 上一页 ]  [ :1.70735762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