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59403
1707359404
但疲劳和感冒并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自从哈尔西在8月从斯普鲁恩斯手里接过舰队指挥权以来,他们的基本操作流程出现了一系列混乱、草率和冲动的行为。第3舰队司令部比第5舰队司令部大得多,但给人的感觉是他们的效率也低得多。新的各个部门并不能如斯普鲁恩斯的司令部那样拿出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们更喜欢靠频繁向舰队发通知来打仗。但通信常常延误,消息模棱两可,或者在最后一刻被取消。航母特混大队指挥官常常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这位新舰队司令毛手毛脚的习惯就连珍珠港也很头疼。尼米兹常常训斥哈尔西越权,或者未能准时、明确地发出报告。在10月上旬发生一次这样的错误时,哈尔西乞求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的原谅:“我为我的糊涂深感抱歉。我向你保证我的动机是好的,只是执行很差。”[78]
1707359405
1707359406
哈尔西习惯于依赖那些从南太平洋司令部就一直跟着他的军官,这些人他都很熟,即便他们都没有最近的航母作战经验。根据航母将领、未来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阿瑟·拉福德将军的说法,哈尔西“要么被关于航母航空作战的馊主意所拖累,要么固执己见,后者可能更糟”。[79]舰队中常常有与此相似的观点,即便在哈尔西海军生涯中最具争议的阶段到来之前也是如此。米彻尔的幕僚克拉克·雷诺兹评价哈尔西并没有如同斯普鲁恩斯那样“获得专业方面的诚挚尊敬”,尽管他作为一名领袖获得了“真心爱戴”。[80]罗兰·斯穆特说他就是个“彻底、十足的笨蛋……但如果他说‘我们一起下地狱去吧’,你还是会跟他一起去”。[81]
1707359407
1707359408
在南方300英里以外的莱特湾中,第7舰队正在准备迎战和打退即将穿越苏里高海峡杀过来的西村的南路舰队。金凯德向炮击和火力支援大队司令奥尔登多夫将军发电:“敌人今夜可到达莱特湾。做好夜战的万全之备。”[82]
1707359409
1707359410
奥尔登多夫的舰队包含了美国海军的大部分老式战列舰以及支援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包括5艘曾在日军袭击珍珠港时被击伤的战列舰。这5艘幸存老舰中的2艘,“西弗吉尼亚号”和“加利福尼亚号”,曾经挨过日本的航空鱼雷,沉入了港口的海底。经过拼命抢救,它们浮起来并完成了修复。在珍珠港的船坞里,它们从头到脚都进行了重建,装备了最新型的火炮、火力控制和雷达系统。就连舰员都是新的:尤其是“西弗吉尼亚号”,全靠训练有素的新兵操纵,其大部分人在6月上舰之前都没有出过海。根据这艘舰的作战报告:“只有12名水兵此前有过出海经验。两名炮塔军官此前从未出过海,三号炮塔军官来自潜艇部队,四号来自小艇部队。然而,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这些人通过了严格的试航期,以一个战斗整体的面貌加入了舰队。”[83]
1707359411
1707359412
奥尔登多夫将这些复活的战列舰在苏里高海峡北口处排成一路纵队。在其侧翼,南方2英里处,巡洋舰分队将沿对角线航行,这样就在敌舰的预期行进路线上构建了一个半圆形的重炮阵。这是直接而且传统的战术安排,用的是传承了几个世纪的“战列线”海战理念。奥尔登多夫把他的驱逐舰布置在南方更远处的海峡内,命令它们紧靠海岸;它们将隐蔽在帕纳翁岛和迪纳加特岛沿岸高山和峭壁构成的雷达阴影区中。当时机到来时,他们将向冲进海峡的日军南路舰队发起鱼雷攻击。
1707359413
1707359414
奥尔登多夫还用上了第7舰队的全部45艘PT鱼雷艇。他将这些小艇部署在海峡南部和入口西侧。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担任早期警戒哨。用无线电发出敌情报告后,它们就将自由行动,争取进行鱼雷攻击。[84]
1707359415
1707359416
奥尔登多夫舰队的“钢铁总重”比西村多几倍,看起来完胜对手绰绰有余。日军南路舰队在苏里高海峡中将遭遇一场漫长、致命的夜间鱼雷痛击。如果能闯到海峡尽头,日军战舰还将面对6艘战列舰和8艘巡洋舰的密集舰炮火力。奥尔登多夫的大舰将沿东西轴线列阵,而西村的纵队必须向北接敌。这意味着盟军舰队将有机会抢占日本舰队的“T字横头”位——这样,它们就能用全部侧舷火力轰击敌舰,而敌舰只能用前部炮塔还击。这是一种古老而备受尊崇的战术理念,可以追溯到大炮第一次装到战舰上时。这样,作战的布局令奥尔登多夫原本已是压倒性的火力优势更加如虎添翼。
1707359417
1707359418
美军知道自己手中的牌比对手大,对胜利胸有成竹。但是美军对来袭日军舰队的组成仍有些不确定,奥尔登多夫战舰装载的炮弹种类也让人略有担心。空中侦察报告对日军纵队中战列舰的数量并未达成一致:有些报告说有两艘,但至少有一名飞行员说他看到了四艘。即便是四艘,美军也还是握有优势,只不过没那么大而已。登陆莱特岛之前,火力支援大队装载的大部分炮弹都是适合岸轰的高爆弹,因此他们储备的穿甲弹数量相对有限。只要战斗别拖得太久,这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奥尔登多夫并不想试运气。为了节约穿甲弹,他要求各战列舰在敌人进入1.7万英尺到2万英尺之间的中等距离前不要开火,“在这样的距离上,他们的命中率和打击威力都会很高”。[85]
1707359419
1707359420
在做最后的准备时,金凯德将军和麦克阿瑟进行了一次微妙的协商。通常情况下奥尔登多夫的战斗群里包括了巡洋舰“纳什维尔号”。但是“纳什维尔号”从荷兰迪亚启程时就一直搭载着麦克阿瑟将军,此时仍然是他的指挥舰。自从登陆以来,他每天都要上岸一回,但晚上都要回到舰上。现在,岸上的情况已经好到足够让麦克阿瑟把他的司令部迁移到莱特岛上了;实际上他原本已经计划第二天就来落实此事。金凯德希望把“纳什维尔号”派到苏里高去,舰上的官兵当然也热切地想要参战。但麦克阿瑟还在舰上,他也想去参加这场大冒险。他对金凯德说:“无论怎么说我都应该出席这样一场关键战斗。不仅如此,我还从来没有参加过一场大规模海战,我很想看一次。”[86]可是金凯德实在找不到理由让这位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冒险参加海战。他向麦克阿瑟提供了另一艘不参战的军舰作为指挥舰,之后又请他到自己的指挥舰“瓦萨奇号”上来。在麦克阿瑟拒绝了这两份邀请之后,金凯德干脆把“纳什维尔号”从作战序列中抽了出来,扔到塔克洛班锚地了事。
1707359421
1707359422
日落前,奥尔登多夫的军舰到达了阵位。战列舰和巡洋舰弹出了水上飞机,要它们去莱特岛的机场降落,以清空其炮塔的射界。战列舰在下午6时30分编成纵队。一个小时后,舰队做好了战斗准备,进入“一级戒备状态”。[87]
1707359423
1707359424
在莱特湾,所有的眼睛、耳朵、大脑以及心跳都朝向了南方,朝向即将打响的苏里高海峡之战。第7舰队中无人发觉哈尔西已经把他庞大的舰队悉数带到了北方,而让圣贝纳迪诺海峡大门洞开,就连一艘负责警戒的驱逐哨舰都没有。准备在南边伏击西村之时,金凯德也即将遭到来自北面的突袭,直到天亮几分钟后栗田的巨炮开火,他才知道这个可怕的事实。
1707359425
1707359426
[1]Edward J.Huxtable, Composite Squadron Ten, recollections and notes, p.5.
1707359427
1707359428
[2]Thomas C.Kinkaid, oral history, p.301.
1707359429
1707359430
[3]“Joint Chiefs of Staf to MacArthur, Nimitz,” October 3, 1944, #2255, in CINCPAC Gray Book,Book 5, p.2378.
1707359431
1707359432
[4]“MacArthur to COM3RDFLT,” October 21, 1944, #2240, in CINCPAC Gray Book, Book 5, p.2389.
1707359433
1707359434
[5]Carney, oral history, pp.396—97.
1707359435
1707359436
[6]Marsden,Attack Transport, p.120.
1707359437
1707359438
[7]Log of Captain Ray Tarbuck, U.S.Navy, entry for October 19, 1944, 0958, quoted in Barbey,MacArthur’s Amphibious Navy, p.245.
1707359439
1707359440
[8]Entry for 1400; Third Amphibious Force War Diary, October 20, 1944, p.6, in NARA, RG 38,World War II War Diaries, Box 177.
1707359441
1707359442
[9]Dickinson, “MacArthur Fulfills Pledge to Return,” in Stenbuck, ed.,Typewriter Battalion.Dramatic Frontline Dispatches from World War II, p.239.
1707359443
1707359444
[10]Romulo,I See the Philippines Rise, p.90.
1707359445
1707359446
[11]Ibid., p.91.
1707359447
1707359448
[12]Ibid., p.92.
1707359449
1707359450
[13]Boquet,The Philippine Archipelago, p.100.
1707359451
1707359452
[14]USSBS,Interrogations of Japanese Officials, Nav No.79, USSBS No.390, Commander Shigeru Nishino, IJN.
[
上一页 ]
[ :1.70735940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