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60804
关于应对战略,各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使马尼拉的日军司令部四分五裂。有些人认为空中优势才是唯一有效的防御,他们想要把陆军的所有人力和资源用来建造和升级机场。1944年8月底之前,日本陆军确实将其大部分力量都用来建造和升级这一区域的机场,尤其是吕宋区域。大范围的分散部署是这一战略的基石,即把飞机分散布置到众多位于偏远和森林地带的小型土质机场网络里。但是另一派指挥官想要倾其全力,在最可能遭到登陆的海滩修筑固定工事,或者在地形有利于防守的高地上建造坚固支撑点。这又是两派观点之争,一名高级军官将其总结为“滩头歼敌”和“诱敌深入”之争。[7]
1707360805
1707360806
然而在1944年10月中旬,更加急迫的问题是,日本陆军是否应当将主力保留在北方的主岛吕宋岛?是否应该尝试运送大部队去迎击进攻莱特的敌人?当10月18日美军战舰首次炮击莱特岛滩头,特种部队占领莱特湾入口处的小岛时,这个问题依旧悬而未决。山下将军想要在莱特岛打一场规模有限的迟滞作战。他反对从吕宋抽调大量部队,觉得其中许多部队会在海上损失掉。美军航空兵和潜艇对运兵船的攻击已经令南太平洋日军付出了可怕的代价。但是其他一些人则相信了日本海军关于10月12日至15日在台湾外海重创美国第3舰队的说法。接下来海军又报称在莱特湾海战中再获大捷,事情进一步复杂化。寺内元帅坚持要增援莱特,他要求山下必须执行命令。山下对这一他认为是灾难性的决策大为光火,但还是命令从棉兰老、吕宋和米沙鄢群岛的其他岛上大规模抽调部队,通过奥尔莫克湾的“后门”运往莱特岛。[8]
1707360807
1707360808
美军在莱特岛登陆时,岛上大约有4.3万名日军,是美军情报部门估计的数字的两倍左右。在战役期间,日军还想方设法向岛上送来了3.4万名援军。他们从马尼拉派出了9支大规模的增援船队,还有数不清的小部队从棉兰老和米沙鄢群岛乘坐小艇或驳船上岛。大约1万名日军在前往莱特岛途中由于运输船遇袭而损失。许多到达莱特岛的人也因此失去了装备和重武器,这就大大限制了他们上岸后能发挥的作用。然而,一流实力的第一师团在战役第一周来到岛上,还是大大提振了日军的信心和士气。“我们曾满怀希望地讨论在11月16日进入塔克洛班。”师团参谋长友近(Tomochika)将军如此说道。不仅如此,他们还认真讨论了活捉麦克阿瑟的事情,美国人若想把他赎回去,就要“美国军队全部投降”。[9]
1707360809
1707360810
日军早期的计划打算将第一师团部署在卡里加拉周围,第二十六师团放在南方几英里外的伽罗。补给线将以奥尔莫克为起点,通过海运沿海岸延伸。然而11月1日,位于奥尔莫克的莱特岛日军司令部获悉,美军部队已经穿越其登陆滩头前方那片难以通行的区域,越过卡里加拉一线。美军从岛屿东部海岸最初登陆地点发起的地面装甲突击令日本人大惊失色。许多大队规模的部队被消灭殆尽,守岛司令部发现自己甚至连和一线部队保持联系都很困难。于是日本陆军被迫退往卡里加拉西南边的山区,那里的地形更有利于防守。但是这一机动却导致他们失去了与海岸的联系,从而难以维系由奥尔莫克延伸过来的陆上补给线,致使后勤问题恶化。
1707360811
1707360812
莱特湾大海战之后,大获全胜的美国海军第3舰队也已筋疲力尽。自从10月上旬以来,飞行员们几乎整天都在飞作战任务。舰载机大队指挥官警告称严重的战斗疲劳综合征正在官兵中蔓延。“黄蜂号”上的一名航空医官判断,这艘航母上的131名空勤人员中,只有30人还适合继续每天飞任务。[10]各舰上的大部分舰员也都有两三个月没体会过脚踩在土地上的感觉了。哈尔西想要把他的舰队拉回乌利西环礁,在接下来的“热足”行动之前短暂休整——这次行动的目的是对日本本土发动航母空袭,暂定在11月的第三周进行。哈尔西在向所有指挥官发出那份夸口说日本海军已经被“打败、赶走和粉碎”的电报之后4分钟,他就向金凯德发电:“关于下一步作战计划,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前所未见的连续16天战斗之后,快速航母部队需要补给,舰载机大队也已很疲劳。”[11]
1707360813
1707360814
但是金凯德,或许还包括麦克阿瑟,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一建议,他们希望第38特混舰队一直待在战区,直到陆军第5航空队做好准备接管莱特岛滩头的空防为止。金凯德报告了他的护航航母部队在萨马岛海战中所遭受打击的详情。它们的状况已经无法保持对运输船队和滩头的空中掩护:“护航航母部队在飞机防空巡逻方面一直表现不错,但是它们可能很快就无法再作战了。”陆军飞机也还无法承担空中掩护之责,因为塔克洛班和杜拉格机场以其现状还无法接收它们。此时此刻,哈尔西至少还要留下一支航母大队“支援和掩护莱特湾区域,或许还要保护护航航母部队”。[12]
1707360815
1707360816
有些事大家都明白,金凯德无须点破:哈尔西必须弥补自己最近所犯的错误。既然让“塔菲”编队遭到栗田突袭的责任得由第3舰队的老大来承担,那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来补足空中力量的缺口。在随后的几天里,哈尔西再次急切请求离开战场休整,但金凯德坚持要求继续提供空中掩护。疲惫不堪的不仅仅是空勤人员:哈尔西和他的幕僚们也感受到了长时间海上作战带来的压力。后来他承认:“我累了,身心俱疲。我们都一样。”[13]
1707360817
1707360818
后来在10月26日,哈尔西直接向麦克阿瑟提出了请求:“打了17天之后,快速航母部队实际上已经用完了炸弹、鱼雷和补给,飞行员们都很疲劳。我无法再提供任何大范围的直接空中支援了。你的岸基航空兵何时才能接管目标上空的空防?哈尔西。”[14]
1707360819
1707360820
尼米兹在他珍珠港的司令部里忧心忡忡地关注着局势的进展。他知道第3舰队已经绷到了极限,但海军已经答应过要为支援莱特岛作战提供航母空中掩护。萨马岛外海几近灾难的战斗则进一步加大了他投下的赌注。关于跨军种和跨战区协作的问题,如果太平洋方面自己解决不了,那就只能踢给参联会。更糟糕的是,美国国会中有影响力的人士和媒体已经将矛头对准了太平洋上的双战区指挥体系。杜威州长已经在参选总统时提出了此事,而大选就在两个星期之后。如果太平洋方面出现重大纰漏,麦克阿瑟那些强有力的后台就会坚持要求把整个战役交由他来全权指挥。
1707360821
1707360822
海军高层一向远离政治,正如他们的职业准则所要求的那样。但是尼米兹、金和莱希都在华盛顿工作多年,对这个城市的套路了然于心。太平洋的统一指挥问题是政治斗争的焦点。这个威胁是现实存在的。他们必须把现有的双战区指挥模式用好。
1707360823
1707360824
尼米兹截收到哈尔西向麦克阿瑟发出的再三请求(文件号261235)之后,迅速着手干预。哈尔西将补给不足作为自己返回乌利西的一项重要理由,尼米兹不相信。他向他的这位舰队司令发出了一份电报,提出质疑,电报也同时抄送给了金和太平洋舰队后勤司令威廉·L.卡尔霍恩中将:“我不理解你261235号文件中关于补给的说法。请报告你舰队中各类作战舰艇上干货补给的大致可维持天数,并列出因数量不足而影响作战行动的关键物资类型。”[15]关于为莱特湾提供空中掩护的问题,这位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以其不容置疑的命令要求哈尔西留在战位上,这份电报也抄送给了金凯德和麦克阿瑟:“我的8—44号作战计划仍然有效。掩护和支援西南太平洋部队,直到我发出新的指示为止。”[16]
1707360825
1707360826
哈尔西只好闭嘴,安排他的各个航母特混大队轮流返回乌利西环礁“轮休”。第38.1(麦凯恩)和38.3(谢尔曼)这两支大队退回乌利西休息和补充,其余两支大队——38.2(博根)和38.4(戴维森)大队——则留在萨马岛外海为莱特湾提供空中掩护。然而10月30日,刚刚在乌利西锚地停泊了两天的谢尔曼特混大队又被哈尔西紧急召了回去。日本人发动了凶猛到出人意料的空袭。吕宋的机场得到了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日本本土的飞机增援。不仅如此,大规模的自杀性空袭也带来了持久且令人胆寒的新威胁。“神风”的时代到来了。
1707360827
1707360828
博根的旗舰“勇猛号”在10月29日被击中。下午,一支美军空袭机群轰炸和扫射了马尼拉北面的日军机场。几架“神风”机显然尾随着返航的美军飞机找到了航母。其中一架飞机从浓云中俯冲而下,撞中了“勇猛号”右舷的40mm炮组。航母的战斗力未严重受损,但是这一击还是炸死6人,击伤10人。
1707360829
1707360830
第二天下午,戴维森的大队遭到了一大群“神风”机的攻击,这次美国人付出了高得多的代价。戴维森将军的参谋长吉姆·拉塞尔在“富兰克林号”的指挥舰桥上目睹了这次攻击。5架敌机躲过了战斗空中巡逻队的截杀,向特混大队的核心区发起了俯冲:“我们一下子就意识到,他们正从很远的地方歪歪斜斜地发动自杀式俯冲。”[17]每一艘军舰上的每一门高射炮都开了火。“企业号”的炮手们打断了一架来袭敌机的机翼,令其坠入距离军舰仅有30英尺的海面上。“圣贾辛托号”的炮手也打掉了一架,拯救了他们的母舰。“贝劳伍德号”的炮手击落了一架“神风”机,却未能击落第二架——那架飞机撞中军舰后部,穿过飞行甲板,在机库里引发了毁灭性的火灾。第五架飞机命中了“富兰克林号”,正中飞行甲板中央。飞机在3号升降机前方砸了一个40英尺宽的洞,在升降机井中爆炸。舰员们花了超过一个小时才控制住火势。
1707360831
1707360832
人员损失很惨重:“贝劳伍德号”上92人战死,“富兰克林号”上54人死亡。“贝劳伍德号”上有12架飞机被焚毁或者损伤至无法修复的地步,“富兰克林号”上则有33架这样的飞机。它们被抛弃了。
1707360833
1707360834
根据拉塞尔的说法,“富兰克林号”上日本飞行员的尸体居然被完整找到了。“你知道,”他说,“虽然爆炸了,但那家伙的尸体还能认出来。他的丝绸飞行服把他包裹起来,至少你还能看得出那是个人。当然,他已经不成人样了。”[18]
1707360835
1707360836
日本的国营新闻媒体报道称,莱特湾中又迎来了一次辉煌胜利。据报道,日本帝国海军埋头苦干,“一遍又一遍地加强训练”。它耐心地等候美国人越过辽阔的太平洋,到那时他们将会遭遇补给线过长之不利局面。最终,美国舰队冒失地闯进了台湾岛和菲律宾强大的日本航空兵基地的飞行范围,在仅仅两个星期的时间里接连遭到两次大败。NHK广播电台的一名评论员向听众保证,战争结束已为时不远:
1707360837
1707360838
有一件事已经很清楚了:美国人已经输掉了战争。日本军队已经在莱特岛及其周围占有了彻底的空中优势和海上优势,而强大的日本增援部队正在发动进攻。所有日本人在未来作战中所要做的就是向敌人展示出他们的不屈精神,敌人便会心惊胆寒,不战而败。当然,这些西方人不会理解这种强大的东方力量。[19]
1707360839
1707360840
报道特别宣传了10月25日下午萨马岛外的“神风”攻击。日本人此前曾或明或暗地听说过所谓“特攻部队”和“肉弹”——但是从此时起直到战争结束,“神风”是日本报纸和广播中最重要的报道对象。有人估计,关于自杀飞行员的报道占据了这一时期东京所有报纸大约一半的版面。虽然涉及陆海两军矛盾的说法都禁止刊登,但所有明白弦外之音的人都能看出来,两个军种在竞相宣传自己的“特攻”。[20]海军是先行者,还在10月15日牺牲了有马将军——陆军仅仅5天之后就跟上了趟,大张旗鼓地在茨城县的鉾田飞行训练基地创建了“伴田部队”。帝国大本营指示这些新的自杀部队去“破坏敌登陆部队在海上的增援和补给(包括摧毁锚地附近的运输船),以及摧毁敌人航母打击特混舰队(包括支援登陆作战的海军舰艇)”。[21]
1707360841
1707360842
“神风”在战术和宣传两个方面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军国主义政府对于民众日渐消沉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国内战争报道可信度越来越多的质疑感到警觉。必须想办法重树人们对最终胜利的信念。这些自杀航空兵和其他新玩意儿——诸如“樱花”“回天”,以及越洋气球炸弹——实际上和同一时期纳粹宣传的“神奇武器”如出一辙。在一定程度上,所有这些都是宣传手段,旨在重振轴心国政府愈加低落的可信度,并巩固他们的权力。在日本,当权者常常能用耻辱感撬动社会思想,“神风”更是被塑造成了普通民众的榜样。在10月下旬报道对第38特混舰队的自杀攻击时,《每日新闻》的编辑写道:“我们所有人都应当学习这些年轻人的高贵精神。”[22]小矶首相则要求军工领域的工人们“学习特攻队勇士的榜样,在生产领域展示出尤胜于此的必胜精神”。[23]
1707360843
1707360844
“神风”部队在陆海两军中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并正规化。整支整支的航空队被改编为特攻部队,还得到了或文艺或神秘的夸张命名。数以百计的飞机和飞行人员在1944年11月被派往菲律宾去执行特攻任务,即便大量自杀机如此在战斗中损失掉,“神风”部队依旧在迅速扩大。200架陆军飞机飞往莱特岛西边的内格罗斯岛,加入那里富永恭次中将的第四航空军。在日本的训练基地,整个班级的飞行学员——有些人刚刚掌握最基础的飞行技术——被纳入新组建的“神风”部队。许多人奉命直接飞往菲律宾,他们几周甚至是几天后就要发动进攻。那些刚刚招进来,还没有开始初级飞行训练的学员被告知,他们将从一开始就作为“神风”队员进行训练。这样日军就建立了一套训练体系,确保到1945年春季时将会有大量自杀飞行员可用。
1707360845
1707360846
福留中将起先反对大西关于让日本海军在菲律宾的两支航空舰队大规模使用自杀战术的提议,他的第二航空舰队在莱特湾海战中仍然在执行常规任务。然而,10月25日关行男大尉那次出击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功,这令福留印象深刻,而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传统的空中战术已经失效。次日,10月26日,两支航空舰队合并,福留繁任总司令,大西泷治郎担任他的参谋长。从那一天起,福留说:“‘神风’或曰特攻飞机将成为我这支航空部队的核心。”[24]和其他高级将领一样,他本人并不愿意让这些年轻人去送死,尤其是在东京方面传来昭和天皇对关大尉进攻一事的反应之后。裕仁问海军军令部总长:“必须要如此极端吗?当然他们做得非常好。”[25]大西将军将这位现人神的询问解读为批评,并深受困扰。但是他和福留都认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可行办法了。
1707360847
1707360848
下级官兵中也有一些违抗的人。老资格的飞行队长藤田怡与藏少佐被要求选出12名飞行员来执行自杀任务。“我不干,”他告诉上级,“你要想去干,我没意见,你自己去挑飞行员。”之后他就回到宿舍躺在了床上。藤田战后说:“仗打到这个时候,我确信高层是疯了。最后这个战斗机队还是执行这个任务了,再也没听说过有关他们的消息。”[26]有些飞行员被吓坏了,却不敢自由表达自己的反对。一名正在进行飞行训练的大学生回忆说,听说他的训练班级被指定执行“神风”作战时,心里“翻江倒海”。但他不敢说,即便对同学也不敢。“我们无法分享彼此的疑虑。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大学。如果我表达了担心,我的大学就会蒙羞。我只能把它藏在心里。”[27]
1707360849
1707360850
然而根据一些逸事提供的证据,日本大部分飞行人员不仅愿意,甚至急于作为“神风”队员献出生命。招募志愿人员时,应募者一致同意是很常见的。一名飞行队长回忆说,他的人围绕着他,拉着他的胳膊,哭喊着说:“让我去!请让我去!我!”他还厉声对这些人说:“每个人都想去,你不能这么自私!”[28]根据航空兵指挥官猪口力平的说法,那些被指定执行后续“神风”任务的飞行员在每一次任务之前都热情满满地想要参加。“你为什么不让我现在就去?”他们问道,或者是:“我还要等多久?”[29]
1707360851
1707360852
“神风”队员已然成了一个特殊人群。他们被视为“脱离凡俗的神祇”,受到那些军衔、经验和技术都远高于他们的同僚的善待和尊敬。在等候执行特攻任务的时候,他们有独立的宿舍可以住,通常都是基地里最好、最干净的房间,伙食也是按照高级军官的标准供应。常规航空兵人员和其他部队的战友会送他们昂贵的礼物。本土的民间团体,包括初中生,会带着仰慕之情给他们写信,还会附上礼包一起寄来。战争通讯员和摄影师四处寻找他们,进行采访和拍照。到处都有盛宴款待,少见的珍馐美味被端放在他们面前,还有艺伎在一旁载歌载舞,以娱其心。军衔高低在他们面前不值一提。猪口中佐有一次在菲律宾中部的宿务岛机场与“神风”飞行员进行了交流。一个飞行员指出,在日本神道教的英灵殿,也就是靖国神社里,战死者灵魂的座次应当按照来到此地的时间来排序,而不是按照军衔。
1707360853
[
上一页 ]
[ :1.7073608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