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62444
1707362445
随着战争的进行,疏散走的孩子们花在课堂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为战争服务的时间则越来越多。1944年9月,小矶国昭首相宣布了全民动员令:“值此危难之秋,我们的国家不允许有一个闲人或者旁观者,无论其年龄与性别……所有的日本人都是军人。”[27]日本政府发布的一份法令规定,在工厂工作“可视同于教育”,到了1945年,那些饱受人手不足困扰的工厂厂长便要求童工们延长工作时间。最小只有8岁的小孩子都被送进军工厂做工。还有一些小孩则作为农业劳动力,被派去帮忙收割庄稼。在森林里,大批小孩出去采集松果,想要提炼松油以转化出航空燃油,但这是不可能的。到战争结束时,大约有340万学生被动员起来参加工作,许多人每天的正常上课时间只剩下了一个小时。[28]“学校里没多少课了,”当时被疏散到茨城县的6年级小学生佐藤秀夫后来回忆道,“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操场的角落挖掘一条反坦克壕。”这是一项重活儿,尤其是对于那些力气小,拖不动多少土的小孩子而言。“我们花了三天时间才挖出了一个深度够让老师跳进去的散兵坑,坑的深度刚刚超过头顶。我们被分成组来做这项工作,每个组都负责完成自己的任务。”[29]
1707362446
1707362447
在与世隔绝的乡下,孩子们只能知道那些教育省想要让他们知道的事情。教师们则受到监控,不能有任何失败主义的迹象。1944年底,日本又发布了一份新的“国防总动员令”,旨在确保“致力于教育使命的人拥有坚定的胜利信念,并努力激发战斗精神”。[30]疏散出去的孩子们被要求每天记日记,这既是为了练习写作,也是为了记录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日记要交给老师,而老师的打分依据不仅包括一般的语法、措辞、字迹以及文风,还包括其情感表达是否诚挚、热情。中根美穗子当时还是个9岁的小女孩,1945年,她所在的小学整体从东京搬迁到了富山县。她常常会表达出全心全意热爱学习,提升自己,并让老师喜欢自己的心情。在日记里,她保证自己会是个“好孩子”,或者是“更好的孩子”,并且要竭尽全力“成为一个优秀公民”。美穗子热情满满,无论是捡柴火,进行行军训练,采集蒿草,送别新兵,唱军歌,还是迎接战死者的魂灵,都是如此:“这真是一件悲伤的事情……我真心感激他们。”她还记录了自己对敌人的可以想见的仇恨:“痛恨,痛恨美国人和英国人!他们多可恨啊!我就是这么想的。”美穗子从未抱怨过她少得可怜的口粮,即便是里面长了象鼻虫也没有抱怨,而且日记里常常写她的午饭和晚饭“真好吃”。当她被提升为班长时,她十分在乎这一神圣使命:“这样,我就更想当好孩子了,想拿出班长应有的样子。”[31]
1707362448
1707362449
由于与生俱来的天真、轻信、适应性,孩子们反而会在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已经幡然醒悟时仍然保持着对战争的热情。他们并不期望吃得好,因为他们根本记不起那些没有饥饿的时光。他们不介意在军工厂当童工,因为这让他们感觉很了不起,而且还能免于沉闷的课堂学习。为战争制造武器令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收集松果送去炼制航空燃油令他们觉得头上飞过的日军战机之所以能升空,自己也是出了力的。而那些在气球炸弹工厂做工的孩子则听说了关于自己的制品飞过半个地球去惩罚邪恶美帝的神奇故事。他们很喜欢这种壮观的战争,喜欢唱歌和列队行军,喜欢被拉去踩踏和撕碎美英两国的旗帜,喜欢每月一次朗读《教育敕谕》,喜欢每天早上做集体早操,他们裸露着上身(女孩也一样),唱着:“消灭美英!一二三四!消灭美英!一二三四!”[32]他们是最后一批仍然相信电台里播放的大捷消息的人。
1707362450
1707362451
“我是在战时出生的,”半个世纪后,佐藤秀夫在一份口述历史录音中解释道,“男孩子们喜欢打仗。战争是他们游戏的主题……这简直就成了一种运动。这和小皮孩子们玩的游戏没什么区别,只是规模大一些。”当他的班级被疏散到茨城县的时候他只有11岁。他们被送到一座常常遭到美军舰载机空袭的机场上工作。每次当“地狱猫”和“海盗”战斗机来袭时,秀夫和他的同学们都在操练,他们会笔直地站立在那里一动不动,以证明自己的勇敢,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1707362452
1707362453
如果你看着它飞来,就能在最后一刻滚到一旁躲开。飞机飞得很低,机翼上装着炮,它们速度很快,直冲你飞来,但这也需要时间。如果它们瞄准的是你,你会知道的。你能看见火球飞来,之后才能听见声音。你会学会根据经验判断火球飞来的角度。入射角45°的火球最危险。那时候你会本能地闭眼。他们常常把这称为扫射,但那不是机枪,那是机关炮,20毫米的,它们的每一枚炮弹都会爆炸。那可不像电影里,你只能看见一小团一小团的烟。在稻田里,泥土都被打得飞起来了,那火球会把水稻连根拔起,还会爆炸,“轰轰轰!轰轰!”。
1707362454
1707362455
一旦知道它们没有打中你,你就会站起来开始跑。它们飞得很低,飞行员有时候会打开座舱盖,把头伸出来——美军飞行员戴着风镜看着我们。我甚至会向他们挥手。这种事我经历了不下十次。[33]
1707362456
1707362457
根据小矶首相“武装一亿人”的国家政策,疏散出去的孩子们都要训练徒手格斗,好让他们也能在即将到来的本土决战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那个被疏散到富山县的9岁女孩中根美穗子用她一贯的热情描述了这种“精神训练”:“那十分十分有趣。”她的班级用长枪、木剑和模拟手榴弹进行训练。这些操练和他们的正常文体活动穿插进行,比如闪避球,背人跑,唱军歌,以及捉迷藏。训练时孩子们只穿着内衣,头上扎着画有旭日徽的绑扎带。在“投手榴弹课”里,他们会投掷小球去砸大球,老师说大球代表着敌人的脑袋。之后又是木剑训练:“我们向左砍,向右砍。”当美穗子练习用竹枪突刺时,老师会吼叫:“扎他们!扎他们!”后来她在日记中写道:“这太有趣了。我很累,但我知道了即使是我一个人也能消灭很多敌人。”[34]
1707362458
1707362459
收复8个月之后,关岛已经成了20万美军官兵,2.4万原住居民,以及不知道多少(可能有数千人)藏身灌木丛的日军散兵游勇的家。1945年2月和3月,在建的主要工程项目清单已经在关岛指挥官的战争日志中用小字号密密麻麻记了6页。[35]第5海军工程旅的“海蜂”们一直在拓宽和延长道路,安装足以支撑一座美国大城市的供电、供水和卫生设施。阿普拉港新建成了多条浮箱栈桥,防波堤,以及一条3 900英尺长的堤道,每月的吞吐量已经达到了265艘货船——是战前吞吐量的10倍。新建成的四车道柏油高速公路从苏迈延伸至阿加尼亚,现在是岛上道路网的核心。1.6万原住居民(大部分是查莫罗人)住在岛屿西海岸的三个难民营里。民政部门想要尽快让他们回到自己原先的农田和村庄里,但是在此之前还有许多重建工作要做,而且流窜的日本散兵对外围区域的安全仍然构成威胁。
1707362460
1707362461
关岛被称为“太平洋超市”,这个绰号名副其实。战争通讯员厄尼·派尔如此描述他在奥罗特半岛看到的半圆形屋顶的巨大仓库:“你在这里可以找到K型口粮、木材和炸弹,它们的数量足够养活一座城市,建造一座城市,或者炸掉一座城市。”[36]
1707362462
1707362463
关岛上的大部分美军官兵都很闲,只是等着参加接下来的战役,美军费了不少心思来让这些人有事可干。例如在1945年3月,64支军人棒球队打了256场比赛,50支篮球队打了220场比赛。他们顺利地建立起了球队联盟,有专业的裁判,各种颜色的球衣,巨大的木质比分牌,以及为观众准备的露天看台。每晚都会有400处大银幕在放映电影,一个晚上的观众人数估计能有8万人。还有一份《岛屿司令部每日新闻报》会分发给超过10万人。军队广播服务处(AFRS)一个呼号为WXLI的电台每天播音九个半小时。两名前中量级拳王格奥尔基·艾布拉姆斯和弗雷德·阿波斯托利来到关岛举行了一系列拳击表演赛,吸引了大约3万名观众。美国劳军联合组织在任何时候都有十多个乐团在岛上巡演,其中火爆剧目《疯女孩》在3月12日到30日之间每天都要上演两场。有四片海滩被专门开辟成了海滨浴场,还布置了更衣帐篷和救生员,平均每天有4 000名泳客前来光顾。棒球大联盟的球星从美国本土飞来,在4万名军人面前打了4场表演赛。根据红十字会前线总会的记录,“我们制订了计划,要为岛上的女军人建设和运营一座8床位的美容院,还要建设四五座保龄球场以满足军人们的需要”。[37]
1707362464
1707362465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研究,1月,尼米兹将军批准了扩建关岛B-29轰炸机基地的计划。工程在关岛北部崎岖的高地上的两座大型机场展开,它们分别是北部机场和西北机场,各有两条跑道和满足两支轰炸联队所需的地面设施。到2月第一周,北部机场的一条跑道投入使用,第314轰炸联队的180架“超级堡垒”进驻这里。第二条跑道的地面已经清理干净并完成了部分地面平整工作,但是路面只铺设了50%。西北机场还未投入使用,但是推土机、蒸汽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以及压路机已经来到这里,夜以继日地忙碌起来。
1707362466
1707362467
战争通讯员约翰·多斯·帕索斯在这个月来到关岛,走访了一处运动场大小的珊瑚矿场。在那里,蒸汽挖掘机不停地把碾碎的珊瑚礁倒进翻斗卡车里。工人们都戴着面具,以阻挡机械设备扬起的白色粉尘。有个人告诉多斯·帕索斯:“他们以前装满一辆卡车需要40秒,现在只要20秒。”[38]一眼望不到头的卡车队伍通过一条崎岖的道路开到苏迈—阿加尼亚高速公路上,向北开4英里,之后再开过一段盘山公路,来到西北机场那些“泥泞的台地”上。多斯·帕索斯和司机来到这里时天刚黑,但是他们发现工程仍在全速推进。卡车直接把满载的碎石块倾倒在跑道的地基上,推土机立刻过来把它们推平。“铲土机、平路机、压路机,还有各种我们叫不出名字的机器,有序地跟在它们后面。工人们被太阳晒成古铜色的肌肤沾满了白色的尘土,在泛光灯的照耀之下显得一片雪白。”[39]
1707362468
1707362469
尼米兹将军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和李梅将军的第20航空队之间经常为了物资和人力的分配而唇枪舌剑。由于李梅不归尼米兹管,他们的官司常常要打到参联会去。李梅的观点是,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的目的就是用B-29轰炸机空袭日本,因此所有的建设和开发工作都应当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海军则反驳说马里亚纳群岛也是1945年即将进行的大规模两栖进攻的前进基地。所有资源都供不应求,各方费了老大力气讨价还价,结果谁都不满意。春季,热带暴雨从天而降——仅3月就有16个雨天,岛上降水量达到6.5英寸,给机场工地上的建筑人员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40]当岛屿司令部将两个航空工程营从西北机场建筑工地调往其他“优先级更高”的项目时,立刻有人向华盛顿提出了抗议。
1707362470
1707362471
李梅对他在关岛南部和沿岸看到的那些奢侈的休闲设施和娱乐设施大为光火。“他们为岛屿指挥官修建了网球场,还修建了舰队休闲中心,陆战队疗养中心,岛屿间勤务船只的码头,建了世界上所有无关紧要的该死玩意儿,唯独忽略了他们拿下这些岛的最初目的。”他还挖苦说在第21轰炸机司令部得到合适的指挥部之前,岛上可能还需要一个“旱冰场”。[41]
1707362472
1707362473
到达后不久,李梅获邀前往尼米兹在方特高地上的住处共进晚餐,这是一处能够俯瞰阿普拉港的小山。这栋漂亮的白色小楼里有四间卧室,一间宽敞的带落地窗的门厅,还有一间适合将领聚会和接待贵宾的餐厅。[42]这地方景致不错,周围种满了花和当地的灌木,还修建了一个掷马蹄铁赛场,专供尼米兹休闲使用。参加晚宴的还有关岛上陆军、海军、陆战队的许多其他高级军官。“我走了进去,看到树枝形吊灯亮着,所有的灯都打开了,餐桌上铺着白色台布,银餐具闪闪发光,凡此种种,”李梅在回忆录中写道,“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他们都穿着笔挺的白色制服,大家举杯共饮。”[43]桌上摆着高杯鸡尾酒和点心,“就像在华盛顿大使馆里的待遇那样”。晚餐很丰盛,有例汤、鱼、烤牛肉、甜点,饭后还有咖啡、白兰地和雪茄。[44]
1707362474
1707362475
李梅不厌其烦地告诉别人,他回请海军将领们到他的营地来吃饭,大家在匡西特板棚房食堂里站成一排吃罐头口粮。此举解决了问题:“最后他们搞来了我们需要的设施。”[45]
1707362476
1707362477
感受到来自参联会的沉重压力之后,尼米兹采取措施,加快了B-29基地的建设进度。他应“福将”阿诺德的请求,将新的航空工程营运上了岛,即便他们的重装备暂时还落在后面。[46]这样“海蜂”们就不得不把自己的一部分装备交给航空兵,其他项目的优先级也需要相应调整。船运能力是关键瓶颈,包括装货码头的停泊时间这类看似平凡的因素都是问题。3月28日,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下令“严格限制”出于其他目的而开进马里亚纳群岛的船运,以为第20航空队所需的物资留出运力。货物的分配规则也由此转变为“最大限度保障‘超级堡垒’所需要的弹药和其他物资”。[47]这一命令引起了各个地方海军和陆战队的反对。在华盛顿,金的副作战部长理查德·S.爱德华兹将军觉得阿诺德将军“想要从华盛顿操控[第20航空队的]所有事情,直到把他在前线的人搞得一团乱,然后再指望战区指挥官冲出来拯救局面”。[48]
1707362478
1707362479
美军发现整体地形比较平坦的提尼安岛能够容纳多达8条B-29跑道,而不是攻占该岛之前计划中的4条,这多少补偿了一些建设进度缓慢带来的沮丧。于是6个海军工程旅甩开膀子,把长长的珊瑚岭挖掉了差不多一半,此举一方面是为了平整地面,同时也是为了开采其中的岩石。提尼安岛的北部机场建成了4条可用的跑道,于是这个基地比马里亚纳群岛的其他任何基地都更早完工并交付使用。1945年1月,美军决定同时进行提尼安岛西部机场的开发工作,这将使得美军在马里亚纳群岛占领的三个岛屿中最小的提尼安岛能够容纳足足两支轰炸联队。1945年3月22日,西部机场的第一条跑道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勘测人员发现塞班岛的伊斯利机场也能够继续扩建,令其两条8 500英尺长的平行跑道能够容纳第73轰炸联队的4支大队。
1707362480
1707362481
3月初,李梅将军坐稳了他的指挥职位,但他一点也不开心,他对此毫不掩饰。高空精确轰炸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美国陆军航空队选定的11座最高空袭优先级的日本飞机工厂中,没有一座被摧毁(虽然有几座厂的产量显著下降)。美军向位于武藏野的中岛发动机工厂发动了8次空袭,但是最新的侦察照片却显示这座工业综合体仅仅遭受了4%的损伤。由于技术问题,包括发动机故障和导航问题,第20航空队一直没能向日本上空派出足够数量的飞机。此时马里亚纳群岛上已经有了350架B-29,但是平均每次出击能飞到日本上空的飞机只有130架。[49]
1707362482
1707362483
令李梅恼火的是,美国的报纸一直给人以B-29正在对日本施加巨大打击的印象。这并不一定是美国陆军航空队新闻官的责任,他们的新闻公报都很符合事实。美国的报界看起来是想迎合读者,展示他们渴望看到的内容——“超级堡垒”正在让“天火”从日本的一头烧到另一头。1945年3月6日,李梅将军对他的公共关系主任圣克莱尔·麦凯尔韦少校说:“我们这帮人现在人气太旺了,但该死的轰炸战果却跟不上。”[50]
1707362484
1707362485
自从1月上任以来,李梅就考虑要彻底改变战术:高投弹密度的夜间低空火攻。这种战术要在夜间派B-29飞往目标上空,在5 000英尺至7 000英尺的高度上投弹轰炸,这个高度远低于它们2.5万英尺至3万英尺的典型作战高度,如此投弹就可以免受高空喷流的影响,发动机也无须承受长时间爬升带来的沉重负荷。由此节约下来的燃油量将用来携带更多的炸弹——载弹量将达到6吨至8吨,而此前平均只有三四吨。轰炸方式是将集束凝固汽油燃烧弹投放在大面积区域里,这样轰炸精度也就无关紧要了。此外,日军防空战斗机在夜间也没那么危险。鉴于B-29在空中将不会遇到太多抵抗,机上所有的.50口径机枪和弹药都可以移除。这样可以节约重量,而且“至少我们的人不会打到自己人”。[51]李梅分析,由于这一战术出人意料,美军应当可以全身而退。
1707362486
1707362487
李梅是个天生的自我驱动者,他后来给人留下一个印象,似乎低空火攻是他的主意。但实际上,华盛顿美国陆军航空队总部的计划人员此前已经表现出了对日本城市进行火攻的浓厚兴趣,并且思考过出动“超级堡垒”进行夜间低空轰炸的潜在优势。作为参联会成员的阿诺德将军已经下令,要对日本的多个中心城市发动一系列“全力尽出”的B-29空袭。(“全力尽出”空袭指的是把每一架维护人员认为可以飞行的飞机全都派出去。)自从B-29开始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作战以来,这里第一次存储了足够执行五六次“全力尽出”空袭的燃烧弹。第73轰炸联队已经接受了大量的夜间作战训练,包括夜间使用雷达进行轰炸。美军在犹他州的达格威试验场建立了一座模拟的“日本村镇”,使用了日本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进行轰炸试验时,美军混合使用了凝固汽油弹和镁燃烧弹,结果迅速将模拟村镇烧成白地。大家知道日本的城市比德国城市更易于被火攻摧毁,因为日本城市的人口密度更高,而且密集建造的木质房屋也更容易起火。
1707362488
1707362489
火攻的主力是M69型凝固汽油子炸弹,它们被裹在装有弹翼的500磅E46圆柱形集束炸弹中。几乎所有这种炸弹都是在位于新泽西州松林荒地里的秘密工厂制造的,工厂地点在大西洋城靠内陆15英里处。每一枚M69子弹药或者“小炸弹”实际上是把一个装满胶冻状汽油的棉布袋子装入一个铅管内。每一枚E46燃烧弹都集中了38枚M69,通过一个由定时引信炸开的束带捆绑到一起。集束炸弹将设定在距离地面2 000英尺处炸开,每一枚子炸弹后面都拖着3英尺长的棉布飘带,确保它们散落在直径约1 000英尺的区域内。一旦触地,第二个引信就会引爆,此时一块发射药就会把一团团起火的凝固汽油溅射到半径约100英尺的区域里。这些半液体汽油滴无论沾到哪里——墙壁、屋顶、人体皮肤——都会附着在那里,以超过500摄氏度的高温燃烧8分钟到10分钟,足以引燃所有日本城市中心那些挤成一团的,由木头和纸板建造的建筑区。
1707362490
1707362491
在20世纪30年代和二战爆发之初,美国的领袖们坚决反对从空中对城市进行无差别轰炸。1939年9月,当欧洲陷入战火时,罗斯福总统曾呼吁所有交战国不要“从空中轰炸人口密集区域或者未设防的城市”。[52]即便是陆军航空队的将领们,也坚持反对对城市的“无差别轰炸”。1940年,“福将”阿诺德发誓:“航空队的战略是对军事目标进行高空精确轰炸。对城市使用燃烧弹与我国仅攻击军事目标的政策是相悖的。”[53]现在,持续了5年的全球性灾难和轴心国的暴行逐渐改变了这些观点。日本和德国首先向无辜民众发动了空中攻击——日本轰炸了上海、南京、重庆和其他中国城市,德国则轰炸了鹿特丹、伦敦、考文垂和许多其他英国城市。1940年德国空军的“闪电战”促使英国寻求报复,皇家空军的轰炸机司令部当年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707362492
1707362493
对德国城市的无差别恐怖轰炸的高峰是1945年2月13日至14日夜间对德累斯顿市的燃烧弹空袭,此战中估计有3.5万德国平民被烧死。由于对德累斯顿的轰炸看起来并没有明显的军事价值,此战在美国报界甚至是英国众议院都引发了一阵批评之声。美联社的一篇报道写道:“盟国航空兵指挥官终于做出了期待已久的决定,对德国的大型人口中心进行有意识的恐怖轰炸,作为一种加快希特勒灭亡的残酷冒险。”[54]但是史汀生部长否认了美联社的报道,他判定对德累斯顿的轰炸是有军事必要性的。他说:“我们的政策从来都不是向城市居民进行恐怖轰炸……我们的努力仍然局限于攻击敌人的军事目标。”[55]
[
上一页 ]
[ :1.7073624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