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403225
1707403226
这一变革的全部意义值得反复强调。没有匈人牵制哥特人和其他迁入西罗马的移民,帝国别无他法,只得欣然接受。西罗马帝国的军事储备已无力让它将他们继续排除在核心政治之外。阿拉里克、阿萨尔夫,以及希望让儿子同帝国公主联姻的盖萨里克先后表现出来的野心已经实现。同时代的人都充分认识到阿维图斯上台所代表的政治转变。自古以来,传统教育就将蛮族人——包括西哥特人——刻画为“他者”,非理性之人,未开化之人;是不断威胁罗马帝国的破坏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西哥特人在法国西南部充当罗马的初级盟友长达30年左右,基础已经打好了。尽管如此,阿维图斯的政权非常清楚与西哥特结盟必定会引发争议。没有什么比西多尼乌斯的作品更能说明这一点了,尤其是在阿维图斯统治的最初几个月里他在西哥特王狄奥多里克二世宫廷里写的信。西多尼乌斯的书信绝不是什么私人文件,他写这些信,就是希望信的内容会流传开来。简而言之,它们是在高卢地主阶层中散布观点的有效途径。53
1707403227
1707403228
这封信是写给阿维图斯的儿子阿格里科拉(Agricola)的,叙述了西哥特人的宫廷生活。信的开篇刻画了狄奥多里克二世:“上帝的意愿和大自然的巧思一同赋予他完美的体格。他的品格无可挑剔,即便是君主常有的嫉妒之心也无法夺走他高尚品格的荣耀。”接下来,我们会读到西哥特王一天的生活。他先是做一两次祈祷,上午接见使团,处理事务,然后在下午可能会去狩猎。同其他方面一样,他在狩猎上也高人一筹。到了晚上便是主餐:
1707403229
1707403230
和他一同享用晚餐时……眼前看到的并非凹陷的餐桌上堆放的失去光泽、氧化变色的老旧银质餐具和喘着粗气的侍者。这种场合最主要的事当属交谈。食物的诱人之处并非它们不菲的价格,而是精湛的厨艺。酒盅续杯的间隔很长,人们不必担心醉酒而克制,反倒是要因干渴而抱怨。总而言之,那里有希腊式的优雅、高卢的丰盛和意大利的欢快,有国家的尊严、私宅的周到和王室的自律。54
1707403231
1707403232
信的结尾拿西哥特王开了一个小玩笑。晚餐结束后,狄奥多里克二世喜欢掷骰子,而且如果发现对手故意让他,他就会提出抗议。另一方面,西多尼乌斯指出,如果想获得恩惠的话,就得让这个西哥特王赢,但又不能让他觉察出来。这种优越屈尊的一面西多尼乌斯刻画得淋漓尽致。狄奥多里克二世并非一般的蛮族人,感情用事,酗酒成性,鲁莽冲动。事实上,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罗马人”,理智,自律,用由来已久的罗马方式来经营自己的宫廷和生活——确切来说,他自己。他是一个值得打交道的人。我对西哥特人真实的宫廷生活一无所知,但要为阿维图斯同狄奥多里克二世的关系开脱,狄奥多里克二世就得被描述成集各种美德于一身。而且西多尼乌斯也做到了。变革的步伐不断加快。蛮族人被描绘成罗马人,以此为这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开脱——既然他们不能再被排除在外,他们现在必须参与西罗马有效政权的构建。
1707403233
1707403234
乍看之下,将外来力量纳入其中似乎不是对帝国完整性的致命一击。狄奥多里克二世足够罗马化,愿意合作。他看到有必要树立一个良好的罗马人形象,以此满足地主阶层的要求。然而,其中也有一些隐患,使得罗马-西哥特人的军事联盟并不像最初想象的那样是一笔财富。首先,政治支持总是要付出代价的。狄奥多里克二世完全乐意支持阿维图斯夺权,但他期望获得回报,这也并非不合情理。这次,他想要获得的奖赏是能够全权处理西班牙的事务。如前文所述,自公元5世纪40年代初埃提乌斯将注意力转向多瑙河一带以来,苏维汇人就一直在西班牙为所欲为。狄奥多里克二世的请求获得批准。在阿维图斯政权的支持下,狄奥多里克二世立刻派遣一支西哥特军队前往西班牙,名义上是遏制苏维汇人的劫掠行为。当然,此前西哥特人被派往西班牙时,他们一直都是和罗马军队共同行动。这次,狄奥多里克二世基本上都是自主行动。我们有关于这次事件的一手描述——西班牙史料。据说,西哥特军队战胜苏维汇人,俘虏并处死他们的国王。在交战过程以及之后的整顿行动中,他们还抓住一切机会收缴尽可能多的战利品,洗劫布拉加(Braga)、阿斯图里加(Asturica)和帕勒恩提阿(Palentia)等城镇。哥特人不仅摧毁苏维汇人的王国,还肆无忌惮地劫掠西班牙的财富。55和阿提拉一样,狄奥多里克二世也要满足自己战士的需求。他愿意支持阿维图斯是基于对利益的考虑,而肆意劫掠西班牙有利可图,正合他意。
1707403235
1707403236
其次,让蛮族参与西罗马政权构建的政治游戏意味着现在将有更多集团围绕帝国宫廷争权夺势。公元450年以前,西罗马任何功能健全的政权都必须包含三支军队,并满足他们的需求——意大利和高卢的两支主要部队和伊利里亚较次要的部队,再加上意大利和高卢拥有地产的贵族阶层。这些人担任帝国重要的行政职务。君士坦丁堡的需求也同样需要考虑。例如就瓦伦提尼安三世而言,如果西罗马就继任人选不能达成一致,东罗马的皇帝就施加足够的影响,用武力来强行推举自己的人选。虽然距离太远,不能直接统治西罗马,但君士坦丁堡实际上仍能否决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选择。要协调这么多利益集团,达到稳定的局面,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707403237
1707403238
匈人帝国瓦解后,接下来使出浑身解数争权夺势、争抢奖赏的是勃艮第人和汪达尔人。公元5世纪30年代中期,埃提乌斯将勃艮第人安置在日内瓦湖附近。20年后,他们利用西罗马新的权力平衡又获得罗讷河河谷一些罗马城市及其税收:贝桑松(Besançon)、瓦莱州(le Valais)、格勒诺布尔(Grenoble)、欧坦(Autun)、索恩河河畔的沙隆(Saône)和里昂。56如前文所述,公元455年,汪达尔-阿兰联盟洗劫罗马,暴露了他们参与帝国政治的野心。据维塔的维克多记载57,瓦伦提尼安三世死后,盖萨里克也扩大了他的权力基础,夺取的黎波里塔尼亚、努米底亚、毛里塔尼亚,以及西西里、科西嘉和巴利阿里群岛。只是允许几支蛮族力量参与帝国政治就已经使西罗马的政治变得错综复杂,而且数量越多就越难找到足够的奖赏,维持长期的联盟关系。
1707403239
1707403240
西多尼乌斯这一时期存留下来的第二首诗表明,他强烈地意识到从根本上动摇阿维图斯政权的潜在矛盾。公元456年1月1日,这位皇帝回到罗马担任执政官。他自始至终都忠心耿耿的女婿被要求代表他发表演说。不出所料,演说开始是确立阿维图斯担任皇帝的合理性。为了证明这一点,西多尼乌斯借机做了几个针对性的对比。例如,他认为瓦伦提尼安三世是一个“疯狂的宦官”(semivir amens),并把他的领导风格同阿维图斯的军事、政治技巧进行对比。谈到阿维图斯和西哥特国王的关系这个关键问题时,西多尼乌斯对待这个潜在的爆炸性话题十分谨慎,但他的意图明确无误。首先,他力争阿维图斯并没有讨好西哥特人的宫廷。众所周知,公元5世纪20年代,作为一个年轻人,他已经身处西哥特人的宫廷,当时“[西哥特王]极其希望您[阿维图斯]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您对成为他们的同伙不屑一顾,宁愿做一个罗马人”58。接下来,西多尼乌斯重点讲述了公元5世纪30年代的一段小插曲。一个四处劫掠的西哥特人曾伤害阿维图斯的一个仆人,阿维图斯进行了可怕的报复:
1707403241
1707403242
一开始,他们走上前来,面对面站着,一个[阿维图斯]因愤怒而颤抖,另一个[哥特人]则因恐惧而战栗不已……但一个回合,两个回合,三个回合,四个回合之后,看那!高举的标枪刺入那个人的血肉之躯。他的胸膛被刺穿,盔甲裂开,甚至连后背处都开裂了。鲜血从两处伤口涌出,夺走他的性命。这两处伤口中的任何一处都可能结果他的性命。
1707403243
1707403244
把这段话翻译成英语(甚至是拉丁语),西多尼乌斯的意思就是阿维图斯找到伤害自己仆人的那个西哥特混蛋,用标枪狠狠地刺穿他的身体,一直穿透了。再翻译成政治辞令,这段话传递的信息就是阿维图斯不是亲西哥特人的叛国者,而是一个真正的罗马人,已经狠狠地教训了蛮族人,甚至比最凶猛的雄鹰还凶狠。
1707403245
1707403246
所有这些都是针对西多尼乌斯在意大利的听众——罗马元老院元老和指挥官——的疑虑,他对新皇帝上台的描述也同样如此。听闻埃提乌斯和瓦伦提尼安三世的死讯,西哥特人已经开始筹划自己的征服战。59然后,阿维图斯来到西哥特人的营地,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仅仅是他的出现就让西哥特人惊慌失措。而且西哥特人如此惧怕他,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要讨好他,同他达成军事联盟。但称帝与否是阿维图斯个人的决定。至于西哥特国王,西多尼乌斯记录了他下面的言辞:
1707403247
1707403248
我们不强迫您[紫袍加身],但我们请求您这样做。如果您成为首领,我就是罗马的朋友;如果您成为皇帝,我就是她的战士。您并没有从任何人手中窃取君权。没有奥古斯都统治的拉蒂纳(Latian)群山,没有主人的宫殿是属于您的……我要做的就是为您效力。但如果高卢要求您,因为她有权这样做,帝国将会乐意接受您的统领,否则它将灭亡。
1707403249
1707403250
从这段诡辩和对意大利权力真空的影射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多尼乌斯的听众所敏感的政治问题具体是什么。对意大利人——西多尼乌斯的演说所针对的听众——而言,阿维图斯可能只是西哥特人的一个傀儡,就像阿拉里克和阿萨尔夫手中的普里斯库斯·阿塔卢斯一样。演说对此做出回应,坚称阿维图斯不听命于任何人。只需要看看他四处打击西哥特人的记录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他紫袍加身,即便是勉为其难,也是因为他是唯一能够让西哥特人顺从的人。在这种艰难时期,蛮族的军事力量对帝国的安全而言必不可少,但阿维图斯仍旧是一个真正的罗马人。
1707403251
1707403252
演说本身已属不错,打破了西多尼乌斯缺乏思想的恶名。但他的意大利听众,尤其是其中的军官们并不买账。如前文所述,史料坚持认为意大利的罗马军队容忍阿维图斯只是因为他有西哥特人的军队撑腰。公元456年,西哥特人忙于劫掠西班牙,无暇进一步干预意大利的事务,罗马军队的两个主要指挥官墨乔里安和里西梅尔反叛。同年10月17日,他们同阿维图斯凑出来的少量兵力在意大利北部的皮亚琴察(Placentia)城外交战。阿维图斯战败,被迫成为该城的主教,不久后神秘死去。60
1707403253
1707403254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西罗马所面临的问题的缩影。支持阿维图斯的有西哥特人,还有至少一部分高卢元老和高卢罗马军队。但面对意大利元老,尤其是意大利野战军指挥官的反对,联盟毫无希望。到公元5世纪60年代初,阿提拉帝国的瓦解在西罗马催生危机的影响已经清晰可见。一方面利益集团过多,另一方面又没有足够的财富可奖赏大家。但君士坦丁堡已经决意做最后一搏。
1707403255
1707403256
1707403257
1707403258
1707403260
罗马帝国的陨落:一部新的历史 第九章 帝国的终结
1707403261
1707403262
有史学家谴责君士坦丁堡在公元5世纪未能尽全力拯救深陷战乱的西罗马。从《罗马帝国百官志》(参见本书第五章)可以得知,到公元4世纪末,东罗马的军队从哈德良堡战役中恢复元气,成为一共由131个团组成的野战军团,分布于四个军事辖区:一个在波斯前线,一个在色雷斯,还有两个在中部——“中央野战军”(拉丁语意为“御前”)。因此机动部队人数在6.5万到10万之间。1此外,东罗马还可以支配无数驻扎在边境的常驻部队。过去20年的实地考古调查进一步证实,东罗马的主要行省——小亚细亚、中东和埃及——在公元4世纪时繁荣的农业到了公元5世纪并没有衰退的迹象。有人因此认为,东罗马帝国有实力有效干预西罗马的战事,但故意没有这样做。更有激进言论甚至认为,君士坦丁堡很乐意看到蛮族人占领西罗马的领土,因为这样一来,西罗马的军队就失去战斗力,就算其皇帝觊觎东罗马的皇位,也不可能夺取君权,统一帝国。这种情况在公元4世纪时有发生,当时君士坦丁一世和尤里安两位皇帝从原先的西部权力中心接管整个帝国。2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考虑东罗马当时边境也有战事,就能够充分理解君士坦丁堡在公元5世纪为什么只能为西罗马提供有限援助。
1707403263
1707403264
君士坦丁堡和西罗马
1707403265
1707403266
东罗马帝国兵力充足,但大量军队一直都投入到东部战线的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两处主战场,因为罗马在这里和波斯交战。如果随便问一个公元4世纪的罗马人,帝国安全受到的主要威胁是什么,他一定会说是波斯萨珊王朝。自公元3世纪起,萨珊王朝的革命有如神助,波斯真正成为古代世界的第二超级大国。如前文所述,萨珊王朝造成新的军事威胁使罗马帝国深陷持续近50年的军事和财政危机。到公元3世纪80年代的戴克里先时代,帝国已经动用所有必要的财力和人力,但是想要与东部近邻无可争议的国力相抗衡,罗马的这条道路走得漫长而辛苦。波斯的崛起也多少使得罗马不得不在东部保留一个常驻君主,于是分权共治就成为罗马后期的一个皇权特征。由于这些转变,罗马开始再次坚守阵地,没有在公元4世纪重演3世纪波斯洗劫安条克的惨剧。
1707403267
1707403268
在评估公元5世纪东罗马帝国对西罗马提供的军事援助时,我们必须了解尽管波斯造成的新威胁自约公元300年起已经很大程度受到遏制,但这种威胁从未消失过。即便战事减少了——仅剩的战争主要是令人厌倦的围攻和有限的胜利,萨珊王朝也一直是东罗马政客和军队指挥官战略构想的一个影响因素。由于尤里安在公元363年远征波斯失败,再加上公元4世纪70年代中期匈人在多瑙河一带引起的骚乱影响深远,罗马的皇帝们被迫两次与萨珊王朝的统治者签订和约,这是萨珊王朝一直梦寐以求的。尤里安失败之后,约维安皇帝屈辱地割让美索不达米亚的领土和军事基地。瓦伦斯皇帝对于收复失地做过一些准备,甚至还有所行动,但当他死于哈德良堡战役后,狄奥多西一世不但代表罗马认可这些领土损失,而且还用另一块军事必争之地亚美尼亚做了一笔交易——结果让波斯又大捞一笔(地图3)。3
1707403269
1707403270
这些让步迎来了罗马-波斯关系的相对和平时期,因为萨珊王朝的胃口暂时得到极大满足。另外,波斯也有自己的麻烦要处理,两处北部边境的游牧民族在捣乱:一处是靠东边的特兰索克萨尼亚[Transoxania,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Uzbekistan)],另一处是高加索地区,这里也是君士坦丁堡的觊觎之地。如果沿高加索的道路向右拐,就进入罗马境内;如果一直走,就进入波斯。匈人沿着这两个方向都发动了进攻。公元395年的匈人大突袭不仅劫掠了罗马在黑海以南的各行省,同样也蹂躏了波斯帝国的大片地区。因此在这个新的妥协时期,两大帝国都在考虑如何对付匈人,于是他们达成史无前例的共同防御协议。波斯负责加固和把守穿越高加索的要道达留尔山口(Darial Pass),而罗马负责所需的费用。事实上,罗马和波斯的关系此时太过平和,甚至有传言说波斯国王应已故东罗马皇帝阿卡狄乌斯的要求,收养他的儿子狄奥多西二世,以便这个孩子能平稳地登上皇位(他父亲死时他只有6岁)。
1707403271
1707403272
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君士坦丁堡可以放松戒备。公元5世纪时,军队数量也许有所减少,防御工事的开销也降低了,但大部队仍然需要驻扎在东部边境。《罗马帝国百官志》——关于东罗马的记载始于公元395年前后,在亚美尼亚协定签署之后——记载了东罗马由31个团组成的野战军团,大约是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另外还有156支边境常驻部队驻扎在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前线的各行省,而东罗马帝国的常驻部队一共有305支,而且这还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罗马偶尔和波斯有些争端,有时还会发展成冲突,比如像公元421年和441年那样。公元5世纪40年代,波斯没有在君士坦丁堡和匈人交战时趁火打劫,唯一的原因可能是他们自己和游牧民族之间的问题。4
1707403273
1707403274
正如波斯是罗马的大对头,罗马也同样是波斯的宿敌,两国都以战胜对方为荣。我们在前文提到过,从埃及到小亚细亚以西的各行省是东罗马帝国的主要税收来源,没有任何一位皇帝敢拿这一地区的安全冒险。因此,君士坦丁堡不得不在临近波斯的边境派驻超过40%的兵力,另外再派92支常驻部队保卫埃及和利比亚。东罗马政权敢于派往西罗马的军队,只有驻扎在巴尔干半岛常驻部队的六分之一、色雷斯召集的野战军团的四分之三,以及两支中央野战军。5
[
上一页 ]
[ :1.7074032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