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459797
[6] 这与城邦和灵魂之间的精致比拟非常切合。柏拉图只对作为灵魂中欲望部分的原型的“第三阶层”感兴趣。
1707459798
1707459799
1707459800
[7] 柏拉图思考的是灵魂各个部分不同的道德功能,灵魂的道德活动所呈现的不同形式( )。
1707459801
1707459802
[8] 新柏拉图主义的阐释者波菲利(Porphyry)正确地评论说,柏拉图关于灵魂各部分的理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心理学,而是道德心理学。亚里士多德在其关于心理学的著作中没有采用柏拉图的灵魂学说,而是将其用于他的伦理学著作之中。柏拉图灵魂理论的意义是教育学上的,参见本人的《厄美撒的内美西乌斯》(Nemesios von Emesa ),Berlin,1913,第61页。
1707459803
1707459804
[9] 我们曾经多次指出,希腊的城邦是一种教育力量。不过,柏拉图正在讨论的,不是教育与历史上任何一个将教育作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城邦的关系,而是这样一种教化:这种教化指向一个神圣目的,即“善的型”,“善的型”位于完美城邦的核心位置。
1707459805
1707459806
[10] 参见冈伯茨,《希腊思想家》II4 ,第372页。冈伯茨认为,《王制》(第六至七卷)对统治者的教育的描述,只不过是柏拉图为展示自己的认识论和本体论的托词。冈伯茨以同样的方式将《王制》(第二至三卷)中城邦卫士的教育仅仅作为借口来看待,这一借口使柏拉图在神话、宗教、音乐、体育诸领域对各类问题展开充分讨论成为可能。实际上,这种解释颠倒了真正的关系。正如通过我们对《王制》的分析将会显示的,柏拉图的教育的本质需要冈伯茨列举的全部要素,如果没有对它们的讨论,就想以哲学的方式使教育清晰呈现,这是不可能的。教育不仅仅是使作品联系在一起的外在纽带,它构成了其真正的内在统一性。
1707459807
1707459808
[11] 这种“知识应该成为什么样子”的理想首先在科学世界中得以高度发展,然后为古典语文学所接收,语文学因而完全忘却了自己的真正本性。
1707459809
1707459810
[12] 《高尔吉亚》521d。译注:这里的“statesman”的本意就是“治理城邦的人”,所以也可译为“治邦者”,苏格拉底意义上的治邦者与智术师意义上的政治家(politician)有本质的区别,但为与上下文中的“政治(politics)”或“政治的(political)”保持一致,我们仍将其译为“政治家”。另一个类似的词是philosophos,除了把《王制》中要成为城邦统治者的philosophos译为“哲人”以示其特殊含义之外,其他的仍译为“哲学家”。
1707459811
1707459812
[13] 参见本人的讲演稿《柏拉图时代的希腊国家伦理》,收录于《人文主义演说集》,Berlin,1937,第95页。
1707459813
1707459814
[14] 参见本书第一卷,此处 。
1707459815
1707459816
[15] 参见本书第一卷,此处 。
1707459817
1707459818
[16]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2.7—8。
1707459819
1707459820
[17]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2.7.1266b29—33。
1707459821
1707459822
[18] 杨布利柯辑录的无名氏著作,《前苏格拉底残篇》[第尔斯本]II5 ,400f.。关于这个有趣的人物,他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参见罗勒(R. Roller),《杨布利柯的无名氏著作研究》(Untersuchgen zum Anonymus Iamblichi ),Tubengen,1931。
1707459823
1707459824
[19] 不同类型的政制之间的比较的一个最著名的例子,是在波斯皇宫中的一场争论,参见希罗多德,《历史》3.80及以下。
1707459825
1707459826
[20] 参见本书第一卷,此处 。
1707459827
1707459828
1707459829
1707459830
[21] 法律(nomos)观念中不断增长的相对性的一个重要事例,就是 和 ,即人为的法律或习俗与人的自然权利之间众所周知的对立,参见本书第一卷,此处 。
1707459831
1707459832
[22] 参见本卷此处 。
1707459833
1707459834
[23] 参见本卷此处 。
1707459835
1707459836
[24] 《王制》338c。
1707459837
1707459838
[25] 《王制》357a。
1707459839
1707459840
[26] 《王制》357b—c。
1707459841
1707459842
[27] 《王制》359a。
1707459843
1707459844
[28] 《王制》359d。
1707459845
1707459846
[29] 参见本书第一卷,此处 。
[
上一页 ]
[ :1.7074597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