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542580
1707542581
公元7世纪,达鲁伊斯兰正在形成,欧洲进入封建社会晚期,此时的中国也发生了一些大事。与穆罕默德先知和格里高利教皇几乎完全同一时期,在群雄纷争的中国出现了一位文治武功俱有成就的皇帝——隋文帝。
1707542582
1707542583
隋文帝在中国的伟业所产生的不是像达鲁伊斯兰或罗马之后的欧洲那样的格局。当时的中国已经形成自己的社会星群,独特的汉文化主体叙事塑造了它的样貌和意义。宇宙是周而复始的,一个新的历史周期开始,隋文帝就像秦始皇的转世化身,跟几百年前的那位暴君一样,他把战乱中的各个小国统一成一个王朝,功成之时,中华重现。公元581年,隋文帝登基称帝,开创隋朝并统治了二十三年。公元604年隋文帝驾崩(格里高利教皇卒于同年,六年之后穆罕默德宣称自己是真主的使者),其子隋炀帝即位,他是一个更为残暴又好高骛远的皇帝。到公元618年,炀帝被弑身亡,隋朝终结。这一年比穆罕默德迁往麦地那早了四年,而迁往麦地那被穆斯林视作历史的开端。这样看来,中华帝国的重生与伊斯兰的异军突起几乎同时发生。
1707542584
1707542585
跟秦始皇一样,隋文帝在社会管理中也推行了条框网格式的治理制度。秦朝律法规定了每个农户必须种植什么作物,而隋文帝颁布的“均田令”则宣布全国土地归皇帝所有,皇帝按自己的意旨分发田产,凡有力耕种者均可受田,按劳动能力决定受田之多寡。田产定期重新分配,以校正实际效果欠佳之处。
1707542586
1707542587
秦始皇以牺牲百万民夫的代价修筑了长城,但解决了困扰中原的游牧民族侵略问题。隋朝两代帝王修建京杭大运河也牺牲了百万余人,但也有效解决了另一个对于中国至关重要的问题。在隋朝之前,中国可以说是南北分开的,北方人口更多,南方出产粮食稻米更多。南北方的货物贸易主要靠海运,但海上常有狂风乱流和海盗倭寇,货物损失很大。只有很少的货物贸易能走陆路,因为中国南方泥淖纵横、群山逶迤,畜力难以承担运输。
1707542588
1707542589
隋朝两代皇帝靠一条连接南北的内陆水道解决了这个问题,京杭大运河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修建之初的功能。英文“canal”(运河)一词恐怕体现不了这条运河的规模,因为隋朝皇帝的这项工程是真真正正在大地上开凿出一条河道,连通了黄河和长江两条天然大河。大运河形成了一条安全、平稳、没有劫匪之忧又便于管理的水道,漕运船只沿河上下,北方众多的人口终于可以便捷地获得南方盛产的粮食,中国的南北方被前所未有地密切联系起来。南北方融合在一起,中华帝国由此中兴。
1707542590
1707542591
隋朝推动的融合还不止于此。隋文帝曾结交过一些佛教僧侣,对他而言很是受用,于是把佛教置于皇权的荫庇下。至于隋文帝有没有皈依佛门,现在很难确切知道,不过也无须考证。与君士坦丁大帝独尊基督教一样,隋文帝拥立佛教有自己的战略考量。到此时,佛教徒之间已经悄无声息地发展出了颇具规模的贸易网络,积累了丰富的贸易经验。而隋文帝的江山社稷就像一个巨大的家庭农庄,只靠农业难以带来真正的繁荣,全社会的发展还是有赖于贸易经商。传统的儒家士大夫向来重农轻商,所以隋朝很愿意借助佛教和寺院促进贸易发展,乐得将佛教吸收进中华文明的星群。
1707542592
1707542593
虽然隋朝跟秦朝一样短寿,但在其后的二百年间,很多中国求经者前往印度北部拜谒佛像、寻访经院和寺庙。这些人带回了经文和其他佛教经典,并翻译给中原百姓。在此过程中他们面临一个极大的挑战:佛经原文都以梵文写成,这种文字音、形、义富于变化,基于字母书写,以多音节构词;而中国的汉字是单音节的,音、形、义稳定,以表意文字书写。梵文及由之衍生出来的语言善于表达抽象的高等概念,而无须借助实物指代;汉语则贴近实际,以表达现实世界的要素见长,习惯将抽象概念化作简明、可感知的具体意象。例如,梵语中“宇宙”的概念,在汉文佛经中被模糊表述为山河大地,梵语中的“自我本性”,在汉文佛经中是风、光、原生之地的特征的集合概念。
1707542594
1707542595
中国的译经者需要用汉语中已有的概念把佛经转译过来,但这些概念都有本来的意思,那么要怎么表达过往经验中没有的思想呢?这跟乌尔斐拉斯主教将《圣经》译介给哥特人时面临的问题一样。于是译经者们取诸道家先哲阐述道教理念时使用的字词。例如,中国佛教徒用“道”字表达印度佛教中“达摩”的概念,而涅槃的概念也是以道家“无为”的理念来阐释的。
1707542596
1707542597
如此,汉传佛教必然吸纳了一些道教元素,反过来也对道教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在这种融合中,源于印度的佛教形成了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宗派,即禅宗。禅宗不求灵魂苦修达到超然的境界,而强调通过冥想之术达成与现世的和谐。禅宗修习者亲近自然,追求避世静修,禅的精神世界中还对某些具体地点非常推崇,将其认作祖庭。这一佛教宗派后来传到了日本,甚至还远播美国加州,在日本也称为“禅”,在英文中拼作“Zen”。佛教徒毕生追求的涅槃,在禅宗里多了祖庭标榜的优越,并产生了稍有不同的概念——“顿悟”。
1707542598
1707542599
秦朝至二世即告灭亡,而隋朝也不过两代半的江山。秦始皇不惜靠暴虐和流血打下了大一统的治理基础,才有了汉朝四百多年的持久繁荣,奠定了中华文明兴盛的基础。隋朝皇帝同样如此。而继之而来的是唐朝,近三百年大唐盛世是历史学家公认的中国历史鼎盛时期,盛世一直持续到宋朝中叶。汉朝继承了秦始皇的治理架构,唐朝也沿袭了隋朝的治国体系,且两朝又都不用处理前朝激起的民怨。因而唐朝开国之时,中国的农业生产力达到顶峰,大运河漕运繁忙,发达的贸易网络将中华帝国各处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1707542600
1707542601
在北方,唐朝统治者将疆域沿着丝绸之路的狭长地带向西延伸,直到与伊斯兰哈里发国交界的地方。政治强势的北方也将长江流域的各个文化统一进来,形成了融合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独特的中华文明,靠着强大的中央集权把这一文化星群的边界一直推到了南海之滨。到了海边,朝廷无力继续向南,但向东西两边,集若干文化要素之大成的中华文明仍在推进,分别传播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在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文化中看到渗透其中的儒家思想和精神。
1707542602
1707542603
最终,中华文明这一文化星群跨越了欧亚北部草原到东太平洋列岛的辽阔空间,在整个区域形成了一个东亚文明的社会星系。当然,其他社会星群仍然自成一派地存在着。直到今天,越南、朝鲜半岛、日本、老挝、柬埔寨等都还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
1707542604
1707542605
但不论如何,这些文化都是一个更宏大的文化星系的组成部分。毋庸置疑,越南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肯定比越南与挪威这样的国家之间的文化更相像。如果让人们进行文化分组,不难把越南、中国、朝鲜半岛分在一起,而不会把安哥拉归在其中。越南、中国、朝鲜半岛三者跟日本的相似度也肯定比它们跟古巴的相似度更高。这些不同的社会星群之间虽然存在真切的区别,但凭借交织相连的叙事,又同处一个更大的概念框架之中。
1707542606
1707542607
注释:
1707542608
1707542609
[1] “让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是耶稣教导信众将现世俗务与宗教信仰分开的名言。——译者注
1707542610
1707542611
[2] 犹太教仍然合法,但是犹太人受到法律的种种限制。例如,自此以后,犹太人不再能够在罗马帝国合法拥有土地。
1707542612
1707542613
[3] 伦巴第人认为主神沃丁(Wodin)青睐蓄长胡子的人。在他们的传说中,某次为了让主神沃丁帮他们打赢一场战役,伦巴第人让女人穿上男人的衣服,把长发扎起来甩到面前,看起来就像长长的胡须。这次战役胜利后,他们的部族就被称为“Langobards”,意为“长胡子”,后来演变为“Lombards”(伦巴第)。
1707542614
1707542615
[4] 耶稣的门徒保罗也会说一些神秘莫测的话(即英语俗语所说的“speak in tongues”)。
1707542616
1707542617
1707542618
1707542619
1707542621
人类文明史:什么撬动了世界的沙盘 10.世界历史单子
1707542622
1707542623
公元650年—1100年
1707542624
1707542625
如果有一个全知全能的外星人在公元800年飞越地球,他应该会注意到地球人以若干基本稳定的文明为核心聚成了若干群体,每个群体都是内部协调、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创造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么它们都是“世界历史单子”。“单子”(Monads)这个词借鉴了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Gottfried Leibniz)的理论,他把从单一视角看到的整个宇宙称为一个“单子”。莱布尼茨认为,宇宙由单子构成,每个单子都曾是一整个宇宙,因此每个单子都包含其他所有的单子。
1707542626
1707542627
单子论用于解释物理宇宙可能有些神秘和令人费解,但用它来描述社会宇宙却再恰当不过。每一种世界历史都是以某个主体为核心形成的对世界的描述。公元800年,中国就是这样一个世界历史单子,伊斯兰世界是另一个世界历史单子,印度也是一个,西欧又是另一个,这些处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文明都有自己的全球尺度的主体叙事。每个单子都知道还有别的单子存在,不过认为那些单子处在世界的外缘,是其自我世界的外围组成部分。
1707542628
1707542629
当然,世界历史单子还远不止上面几个。中美洲地区肯定也组成了单子,南美西北部沿海地区亦然,在亚马逊丛林中很可能也分布着其他历史单子,虽然我们今天已无从考证。全球各地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历史单子——北方的俄罗斯、非洲的南部……任何有人居住、有交流区的地方都存在。不过整体来看,当时的东半球居住着八成以上的世界人口,中国、印度、伊斯兰世界、欧洲和美洲是当时最大的几个单子。
[
上一页 ]
[ :1.70754258e+09 ]
[
下一页 ]